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4篇 |
免费 | 44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7篇 |
民族学 | 13篇 |
人口学 | 21篇 |
丛书文集 | 199篇 |
理论方法论 | 68篇 |
综合类 | 1623篇 |
社会学 | 6篇 |
统计学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100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123篇 |
2010年 | 153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137篇 |
2007年 | 135篇 |
2006年 | 160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社区建设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冰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1):101-105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是在政府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 ,政府培育社区与转变自身职能同步进行构成这种建设的显著特征。本文结合西安市新城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 ,分析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及其依据 ;提出了目前政府转变职能及推进社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对政府与社区职责的划分及社区的行政化问题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72.
薛新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3(2):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表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的有机统一。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经历了19世纪下半叶的社会民主主义、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民主主义、二战后的社会民主主义三个阶段。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的逻辑演进与社会党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历史根源的差异,决定了两种价值观具有本质区别。中国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决不能移植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73.
薛连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74-76
从弗美尔(Verm eer)和诺德(Nord)的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分析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的具体目的,论证、阐述了林氏译文中的精妙之处和灵活手段。并得出结论:从事翻译应从翻译的目的出发,须考虑文化差异、读者需求等方面因素,其标准不尽为传统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74.
75.
薛宁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2-66
李觏是北宋中期重要的思想家,在李觏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李觏非常重视土地问题,土地思想是李觏经济思想的核心。针对当时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引起的社会危害,李觏也提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看法。他的土地思想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从分配角度分析,主张平土均田。后期主要从生产角度批判土地兼并。李觏提出了"平土均田"、"井田制"、"农业劳动力"、"尽地力、广垦辟"、"限田"等抑制土地兼并,发展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76.
薛胜男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1):99-102
比兴是中国诗歌艺术的两种传统的创作手法,它伴随着诗歌的产生而产生,也伴随着诗歌的发展而发展。先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高峰期,在这时期,比兴大致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以至繁荣的发展过程,它完成了诗歌艺术由巫术的、功利的转化为抒情的、审美的这样一个伟大的质的飞跃,对其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比较而言,《诗经》以兴的大量出现、比的抒情因素增长、用法纯熟巧妙标志着比兴的成熟,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以比的泛化延伸、比兴构成象征体系并具有形象美和意境美标志着比兴的繁荣。 相似文献
77.
薛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71-172
英美文学教学与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解读与欣赏英美文学作品,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夯实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英美文学及文化的认识与感受。英美文学是英语语言艺术与西方人文精神的整合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不可或缺的。英美文学在人文学科教育、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教育三方面影响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78.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等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学担负着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从大学生人文素质要求及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成因着手,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9.
薛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6):40-42
"风骨"一词在汉语诗学批评中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理论范畴,汉文化中,它最早源于人物品评,随后转向诗文、书法、绘画等多个艺术门类。值得研究的是在我们多民族大家庭里,特别是在我国彝族发达的诗文论里,"风"、"骨"有别样的内涵,它们同样在自己的诗学理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九一八”文学旧体诗词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勤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6):46-51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形成了具有独立的文学内涵和价值的文学现象,“九一八”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初声,成为中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旧体诗词作品,由此,旧体诗词出现了20世纪以来第二个创作高峰。有的作品延续、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边塞诗传统,咏叹悲歌慷慨的军旅生活,有的作品在当时中国整体的社会情境中去体味这一事件,充满了家国之忧与救亡之切的尖锐沉痛的社会批判,还有作品对“九一八”事变作历史省思,透视研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探讨其中的规律与教训。“九一八”文学中的旧体诗词显现了20世纪文学与文学传统的脉系关联,是闪烁着现代中国文学精神的创作。它所显示的旧体诗词在新的社会、时代中的创作实绩,为我们打开了考察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学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