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07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93篇
管理学   512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337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76篇
丛书文集   2384篇
理论方法论   482篇
综合类   5161篇
社会学   519篇
统计学   69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706篇
  2010年   730篇
  2009年   772篇
  2008年   721篇
  2007年   755篇
  2006年   713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31.
传统医学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中草药的名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一部分,中草药名称既有汉语词汇的共性特征,又有其个性特征。从造词法和构词法两个角度入手,对中草药名称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是语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32.
标准文献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技情报源,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技术依据。为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本文对国内外主要标准及其检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3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终身学习的时代,也是学习型社会的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已经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在教育资源和科研方面具有特殊优势,是继续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主力军。发挥高校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对促进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应成为我们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34.
去向堪忧的中国古典学——“走出疑古时代”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春梅 《文史哲》2006,1(2):5-25
1992年,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十多年来,“走出疑古”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是与“走出疑古”密切相关的三个命题,其中“重估”是目的,“重写”是前提,“反思”则是“重估”和“重写”得以落实的根据。三者彼此互动,构成一个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走出疑古”论点体系。李先生以“走出疑古”为特征的“释古”与冯友兰的“释古”意向不同,与郭沫若的“古代研究”、李济的“考古重建”也旨趣有异,其最为崇奉的宗师是王国维。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和“古史新证”模式被李先生奉为“释古”的典范。李先生一直致力于以考古材料、简帛佚籍和“史实素地”论印证古书、释证古史,以期重新确立古书古史的可靠性权威,但是言辞始终含蓄委婉,是其追随者们的“证古”、“正古”及“现代古史史料学基本概念”等主张让“走出疑古”的内涵和走向明朗化、理论化。围绕古书、古史的考释及方法、规范等问题,“疑古”和“走出疑古”已经是狭路相逢、短兵相接。实际上,这已经不只是“疑古”和“走出疑古”之间的纠纷,更是关系中国学术未来走向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35.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尚“和”心理是中国社会心理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国人的尚“和”心理对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发挥中国人尚“和”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以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  相似文献   
936.
马克思哲学范式革命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根本的"逻辑转换",那就是从主观逻辑的立足点转到一切从客观逻辑出发。马克思使哲学的研究对象从虚无缥缈的观念世界转向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他的哲学立场转换大体经历了从唯心主义的理想主义转向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然后又从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旧哲学那种超人、超自然、超历史、超阶级的"无立场"哲学转向现实的人的立场、立足于工人阶级认识改造世界的需要来实现哲学革命。坚持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合乎逻辑的哲学变革的基础或根本逻辑。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哲学完全没有把握生活的根本逻辑或生活本质,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是它们的必然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937.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是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思想,通过对他的这一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关于马克思学说的真正起源、市场经济与人的异化、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各方面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38.
从技术角度对企业内部组织演进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蕙馨  刘明宇 《文史哲》2003,(3):133-138
用规模经济、分工经济、合作经济和交易费用的节约解释组织的存在 ,用自然选择模型揭示技术变迁对组织演进的影响 ,可以提供观察组织演进的新角度。用合作经济解释团队组织的存在是一种创新。在不同的技术条件下 ,规模经济、分工经济、合作经济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技术与组织结构匹配 ,获得规模经济、分工经济和合作经济 ,节约交易费用 ,提高组织运行效率 ,是组织设计和再造过程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39.
隐喻是从一个具体语域“始发域”向一个抽象语域“目的域”的映射,在这种映射中存在着一种实体对应关系。通常人们把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域上,以便于对后者的理解。这一理论可用来研究词语多义现象和语义转变。英汉语言中都存在着许多嗅觉动词,嗅觉动词的隐喻义来自实指义。映射理论揭示了嗅觉动词隐喻义的形成过程,从而有力的证明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相同的嗅觉隐喻。  相似文献   
940.
杨寿堪 《学术研究》2005,1(5):19-22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是第一个全面论述"纯粹哲学"的哲学家,在认识论上提出纯粹知识区别于经验知识,在伦理学上阐明纯粹实践理性的道德律,在美学上论证审美判断是纯粹的形式的判断.我们说的"纯粹哲学",首先是指哲学的最抽象的普遍性,这是区别于实证科学的主要标志,也是哲学优越之处.其次是哲学的超功利性,它不为人的功利欲望所左右,但却又显现出哲学"无用之用是大用"的价值."纯粹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关系,是哲学中两个层次的问题,纯粹哲学或元哲学是"实践哲学"或应用哲学的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