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偃武修文"与东汉边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边防政策的基本区别在于西汉是积极的扩张,东汉则消极退让,西汉是不断地向外扩张、移民实边,东汉则是不断地内徙边民,东汉以后北方民族问题实肇因于此.究其原因固然多样,但根本原因则在于刘秀确定的偃武修文的治国方针.刘秀以"柔道治天下"、"退功臣而进文吏",国家政治一改西汉的文武并重为尚文轻武,地方长吏在理论上虽然有戒备边防、教民以战的责任,但在实际上不懂军事、更轻视军事,法定的军事训练任务名存实亡、吏民军事素质低下,军功更丧失其激励效用,既无西汉向北"扩张"的意识,也无"扩张"能力,而只能内徙边民.  相似文献   
12.
网络效应的表述及研究框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网络技术标准竞争经典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基于新古典研究框架、ACE研究框架以及博弈论研究框架下网络效应的不同表述方式,分析了不同研究框架的研究特点、适用性及其优点和局限性。本文认为,并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研究问题的统一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而应当根据研究实际,灵活选用网络效应的不同表述方式和不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2000—2012年武陵山片区69县市(区)的面板数据,考虑空间异质性,运用空间统计的ESDA法和空间计量等方法,考察了片区农民收入与城镇化进程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冷热点格局,比较产业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农民增收效应。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各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现出高度的空间正相关性,形成以丰都、彭水、武隆、黔江为中心的热点区及洪江、中方和鹤城为中心的次热点区;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空间相关性显著,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张家界片区,有向周边蔓延趋势;铜仁地区处于"三低"分布的冷点区。(2)进一步的空间模型估计显示,人口城镇化是片区农民增收效应的主要动力,产业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亦有正效应,但带动能力偏弱。(3)农业技术水平、物质资本投资和经济密度的提高有利于农民增收,相反,片区金融发展的现状对农民增收存在抑制作用。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臧得顺 《社会学研究》2012,(1):78-105,244
本文以周雪光的"关系产权"为学术起点,基于产权研究的社会视角提出了"关系地权"的分析性概念,明确了其原则、层次和类型,尝试构建一个地权研究的分析框架,用以观察和分析当下中国乡村的地权制度与乡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并用臧村的几个典型农地纠纷案例予以经验支持。研究发现,在以臧村为代表的村落中,"关系地权"的强力原则在地权配置实践中占据强势地位。在市场化、城市化日渐深入乡村共同体的背景下,一个围绕农地牟取私利的"谋地型乡村精英"逐渐形成。作为新时期乡村社会结构的实体要素之一,该群体的行为对当代中国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体、以"均等原则"为特征的地权分配方式起着严重的扭曲和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经济投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投票"理论为分析公民投票行为内在机理提供有效的观测窗口。伴随我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民主选举的蓬勃开展,针对投票人投票参与和投票选择等行为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有研究中由于存在样本选择、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取向等问题,无法从严谨的学术视角提供经济投票理论对中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行为的影响的实证分析。对经济投票理论展开全景性回顾和归纳性评述,基于全国性调查数据来实证分析农村基层选举中经济投票理论的现实影响,可以发现,年龄与投票行为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社会经济地位对投票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经济状况和主观社会地位来施加,政治涉入程度越深的村民更倾向于积极参与,认为"经济发展比民主重要"的人群更愿意投票,"经济评价"对投票行为只发挥了很有限的影响。所谓"经济投票"理论对中国农村基层投票行为的解释力有限,可能受理论局限性、经济投票测量问题、中国当前重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以及村庄的异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内的公共治理的一体化对于政治协调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政治协调在区域公共治理中的功能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个层面。其中政治协调功能实现的路径主要在于:均衡区域政治资源配置布局,创设区域公共治理政策集群,推进区域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n high-dimensional regression, the presence of influential observations may lead to inaccurate analysis results so that it is a prime and important issue to detect these unusual points before statist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Most of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es are, however, based on single-case diagnostics, and they may fail due to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influential observations that suffer from masking effects. In this paper, an adaptive multiple-case dele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detecting multiple influential observa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masking effects in high-dimensional regression. The procedure contains two stages. Firstly, we propose a multiple-case deletion technique, and obtain an approximate clean subset of the data that is presumably free of influential observations. To enhance efficiency, in the second stage, we refine the detection rul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studies and a real-life data analysis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证明,成熟的公共性亟待召唤,这种召唤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变迁对以往公共性弊端的质疑与拒斥。当今时代,市场经济的多重向度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视野,在对抗性竞争的疲惫中,人们努力营造合作共赢的经济平台,继而民主地参与公共生活,使社会问题在公开的视域得到公正地检审。当代哲学召唤的和谐生活使人们增强对公共事件的判断力与决策力,培育社会发展的文化自觉,确立在公共领域表达意见、通力合作的精神支撑,形成公共生活的成熟模式,推动主体的实践生成。  相似文献   
20.
We use data from th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1997 Demographic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Survey to examine use of maternity services in rural China. The data indicate that roughly 60 per cent of women had at least one prenatal visit, while 40 per cent had a professionally assisted birth over the period 1988-97. Despite China's shift from a more socialist to a more privatized health care system, use of maternity services increased over this period. These increase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ush toward integration of reproductive health into family planning that emerged after the 199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1995 Fourth World Women's Conference held in Beijing. At the same time, we find indirect evidence that the target-based population policy may well have exerted downward pressure on use of maternity services; differences by parity are marked and multilevel models predicting use of maternity services indicate underdispersion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