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103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20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场"理论出发,分析我国旅行社的扩张机制。首先分析了我国旅行社扩张的产业背景,在分析旅行社扩张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入数学和物理学中的"场"概念,并借鉴"企业场"理论对其扩张机制加以阐述:即,基于能量流动区间和运行轨迹的旅行社内场扩张、旅行社内场与外场之间的扩张,体现了旅行社业规模与空间扩展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2.
华涛  翟桂叶 《民族研究》2012,(1):12-24,108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讲汉语的回回在晚明已经形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祖先认同的独特的族类群体(民族),但是到晚清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出现回回学者关于"回族界说"的争议,而且大多数回回精英都不主张回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也不赞成使用"回族"的称呼。本文认为回回精英的这种立场,主要是因为从西方传入的"民族"概念蕴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而中国的回回用"争教不争国"表达了在政治上认同中国的生存策略。这种生存策略的确定,不仅与清代后期的民族压迫有关,而且也受到民国期间中国大社会(国民党和大多数主流学者)的"民族"理论和方针的影响。反观中国共产党的《回回民族问题》(1941年),一方面尊重学理,没有否认中国多民族国家中存在汉族以外的"民族";另一方面修正了少数民族"民族自决"的主张,改为民族平等下的"民族自治"。其在学理上确立了多民族国家中真正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回回民族指明了不需要否认自己民族身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3.
在全国和县以上地方各级行政区域的十五发展规划中,都把大力推进城镇化体系作为了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之一.应该说,这种国内发展战略趋势是和国际发展战略趋势接了轨的.因为,生产力布局尤其是工业生产力布局向城镇集中,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城镇人口逐步增加,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的确是世界各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共同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64.
中共中央1962年《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文件的发布,明确了党和国家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赞成态度,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要进行人口调控的问题。此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人口发展具体实践,不但坚持了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要进行人口调控的回答,并且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什么要进行人口调控和如何进行人口调控进行了创造性地回答。他们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所形成的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是社会主义人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补充和丰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5.
中国旅游业是伴随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始终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改革开放的缩影。本研究基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的演进历程、伟大成就和经验模式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首先,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演进历程分成四个阶段:(1)1978-1991年:初步发展阶段,主要以入境旅游为主;(2)1992-1997年:三大市场逐渐推进阶段,国内旅游开始发展;(3)1998-2008年: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阶段,融入世界经济体系;(4)2009至今:战略支柱产业转型阶段,旅游业的影响全面扩大。其次,在梳理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旅游业的伟大成就及对中国和世界旅游业的影响和贡献。最后,基于WSR系统方法论,总结了中国旅游业成功的经验和内在逻辑: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助力、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是拉力、丰富的旅游资源要素是魅力、独特的文化基因特征是定力、多元的旅游市场主体是活力、激荡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动力、强大的治理体系优势是潜力、科学的旅游政策规划是引力、活跃的地方政府创新是合力。  相似文献   
166.
167.
The current population theory in China emphasize that human reproduction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challenges this theory and believ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kinds of production, human reproduction should take the principal plac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must first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Keeping population growth in pace with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is of secondary importance.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 from high fertility and high mortality to low fertility and low mortality in developed country was not caused by poverty, hunger, and surplus of the labor force, and it was not the end result of forcing population growth to stay in pace with material production.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to provide abundant goods depend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When the purpose of consumption is not only for survival, demands for material goods and leisure will take precedence over demands for children. An-emphasis on keeping population reproduction in pace with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tends to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which is the key to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68.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及少子化加速已使劳动力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以欧盟为例,2000年底,欧盟国家73%的劳动力养活27%的退休者,而到2050年,将由47%的劳力养活53%的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给许多使用现收现付养老保险机制的国家带来了空前的压力,面对压力,欧盟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其中,瑞典、德国、英国和意大利在改革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9.
构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符合时代要求、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新型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高校师生关系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教师转变观念是重构师生关系的要件,包括明确教师职责、重视师生平等关系、满足受教育者的投资愿望等。提升教师素质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保证,要求教师人格品行堪为师表,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具备高等教育的理论修养,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0.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以金字塔的形式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旨在说明只有当人从最低级的生理需求中解放出来时,才可能追求更高级、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四位女性角色风格迥异的婚姻所反映的不同需求层次,揭示奥斯汀笔下人物的成长、发展的内驱力,并探究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萌芽与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