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文化里,儒家社会是一个“关系导向型”社会。教育领导通常以不同的交易法则和“关系”与不同的人交往。学校领导在处理事务时,按照亲疏差序原理遵循着儒家的内部伦理。如果公事公办,就违背了“爱有等差”规则,就会遭到指责,久而久之会被迫离开这个关系网。亲疏差序原理是一种有悖于社会公德的文化传统,我们要树立平等之爱。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领导的德性是他们在长期的实践锻炼中所形成的以道德品质为基础的稳定的心理倾向、道德习惯和道德操守。他们应该具备:关爱师生、热爱教育事业、公正、廉洁、奉献、改革与创新等基本德性。就教育领导的培养来看,由于德性更多地体现为内在的品质,从某种程度上讲,德性就是外在规范的内化。教育领导通过内化的品质而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在教育领导实践中形成自律精神。培养教育领导的策略有外在教化、实践锻炼、自我约束和形成信仰等。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评价以评价方式多样化为主要特征,其产生源于公众对标准化测试的不满意,引起了争论,教育者们对此进行反思。由此,全美教育评价标准、学生考试研究中心对未来教育评价的效度问题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4.
大学自治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的概念。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中世纪的大学自治经历了现代演化,一些自治权被世俗政府所剥夺,大学自治的涵义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大学已经演变成自主办学的机构。中世纪的大学自治与当代的大学自主办学共同点在于:都有一定的内部管理权,可以自主招生、教学和研究,授予学位。不同之处在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势力干预的形式和程度不同,经费来源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西方大学自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西方大学自治大学与高等学校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得日益模糊,特别是近年来“开放大学”。“遥授大学”、“业余大学”、“电视大学”等名称的出现,人们好像淡化了二者之间的界限。《教育辞典》界定大学为“以本科为基本组成部分,学制一般为四年”。大多数学者持此观点。他们认为,大学是指本科或本科以上的教学、科研机构②。而高等学校是指中学后实施专业教育的机构,有一定的层次性(分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随着时代的发展,专科性质的高校有被泛指为大学的趋势。在本文中,笔者将大学作广义的理解,即主要指本科或本…  相似文献   
6.
彭虹斌 《探求》2002,(3):68-70,74
电大系统与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有着很大的差别,中央电大与地方电大之间的关系类似于19世纪英国的“伦敦大学”与参加其考试的大学学院,广播电视大学于1999年以前处于高等教育系统的第三级,在促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功不可没,地方电大应将争取获得完全办学自主权确定为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学自治权力的扩大,为我国大学校长的科学治校提供了舞台。但由于我国的现阶段公立大学校长权力约束制度欠完善,大学权力的下放也为校长权力的失控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应如何在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方面制约大学校长权力?使大学校长既拥有治校权力,又受到相应的权力监控,这是我们必须面对、不能回避的一个新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大学校长权力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同时,阐明了我国大学校长权力制约的必要性,提出了制约我国大学校长权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化的含义如何理解现代化这一概念,早在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的预算咨文中首次作了阐释:现代化可以理解为单纯的由GMP(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①。这一观念引来了许多人的质疑和批评,也引发了人们对现代化标准问题的思考。1960年欧美和日本学者在日本箱根举行关于“现代日本”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为何日本能如此迅速地获得现代化。1965年普林斯顿大学的日本学者马里厄斯.詹森编著了《日本对现代化态度的变化》,该书总结了此次会议的成果,把现代化的标准归结为都市化、工业化、民主参与政事、信…  相似文献   
9.
台湾华文教育是我国台湾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台湾侨教政策与法规变迁 ,然后阐述台湾侨教采取的主要措施 ,如多样化的办学形式、办学途径 ,不断增长的侨教投资 ,灵活的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经验课程的组织有其理论基础。它主要是针对学科课程的弊端,从个人出发,着眼于教育的本体价值,强调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的能动性,试图通过顺应和发展人的先天本性的教育去抵制和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反抗当时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和理想,达到文化创新的作用。经验课程的组织顺应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的活动或经验是课程组织的出发点,课程的选择和组织考虑了儿童的天性,即儿童的兴趣、爱好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