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国早期的青年工人运动重要干部和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殷夫(白莽)烈士,在一九三一年二月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上海鲁迅纪念馆征集到柔石烈士致同学陈昌标的七封书信。这七封书信,经三十余年的保藏,由陈的家属转托巴金同志捐赠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同志们知道我在收集与研究柔石烈士的作品,约我一看。七封书信都未署具体年份,有的信末连具体的发信日期也没有。现经笔者就柔石烈士日记和其他手稿中事迹核实,鉴定其写作年月,并按七封书信写作先后加以编号,依次介绍其内容,以供关心收集柔石烈士遗物及研究柔石创作思想发展的同志们参考。编号[一] 信末署“六月三日”者,为1923年6月3日所写。当时柔石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已经毕业考试完毕,留  相似文献   
13.
鲁迅和瞿秋白在三十年代初期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的共同战斗中,不仅并肩作战,而且还互相交换意见,由瞿秋白执笔,合作写过《王道诗话》等十二篇杂文。这些杂文是秋白同志在鲁迅家中避难或住在鲁迅家邻近时所作,其中包括了鲁迅的某些观点,并经鲁迅修改,请人誊抄后,署上鲁迅的笔名,投寄《申报·自由谈》、《申报月刊》发表。鲁迅为充分发挥这些杂文的战斗作用,将它们收入自己的杂文集中。收入《伪自由书》中的有《王道诗话》、  相似文献   
14.
一年之前,当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成立之际,我曾为协会成立大会纪念刊,写过一篇短文《又想起了鲁迅先生》。在短文中,我曾谈到,鲁迅先生的一生,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三年二月,瞿秋白和杨之华同志由于发生“警报”,离开了隐居将近两年的上海南市紫霞路六十八号住所。秋白夫妇第二次到北四川路底拉摩斯公寓(今北川公寓)鲁迅家避难。三月初,经鲁迅帮助,秋白夫妇迁居北四川路底施高塔路(今山阴路)东照里(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战争前又称日照里)十二号租屋。四月十一日,鲁迅也迁居与秋白夫妇住所邻近、相隔一条马路的斜对面大陆新村九号(即今鲁迅故居)。  相似文献   
16.
赵家璧同志新近在《解放日报》上写了一篇《关于鲁迅等给高尔基的祝辞》。澄清了半个世纪前因反动文人张露薇的捣乱而被弄混了的一个史实。 我也应当将这一个史实,连同当年“左联”,为庆贺高尔基从事创作活动四十周年纪念而系统地组织一批文章的史料,重新作一番综述,阐明鲁迅等发表祝辞,是有组织活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半个世纪前,在党的领导下,左翼文化和左翼文艺运动,粉碎了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光辉的功绩。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是最早成立的两个并肩作战的革命文化团体。以后,又相继成立了剧联、美联等几个革命文化团体,组成了左翼文化总同盟(文总)领导下的左翼文化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八大盟”(有的是小组)。党内则由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委)统一领导。  相似文献   
18.
二 殷夫的生平说明,他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党的教育下,经过革命实践的铁与火的锻炼,经过自我思想斗争的痛苦磨炼,逐步成长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殷夫以一部分时间用文艺作为重要的战斗武器。特别在后期他成为一个职业革命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中国作家团黄药眠、唐弢、柯灵、林焕平、丁景唐、王辛笛、楼栖等应香港中文大学邀请,参加“四十年代中国文学研讨会”,与香港和海外学者一百余人相聚一堂,共同探讨四十年代中国文学。本文是丁景唐同志在会上宣读的论文《四十年代上海的鲁迅研究工作》中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史济行,浙江宁波人。曾用天行、史岩、王喻等笔名,在《幸福》、《茶话》、《创世》等刊物上发表“作家印象”之类的专栏文章。他还曾编辑汉口出版的《人间世》(后改为《西北风》)和上海出版的《新文学》等刊物。他在三,四十年代文艺界的行骗劣迹,有一些当时就被报刊杂志所揭露。鲁迅曾斥责他为“无耻之尤”。①郁达夫则尖锐地指出,“他见了普罗比普罗还要普罗,见了不普罗,比不普罗还要不普罗”。②然而史济行还有许多欺世盗名的劣迹,其中包括他两次伪造鲁迅早年佚作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至今仍为人鲜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