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27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21.
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提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是一个逐步同化和减少排斥的过程,是流动人口对城市的主观期望和城市的客观接纳相统一的过程,是本地人口和外来移民发生相互交往和构建相互关系的过程。本文通过模型分析,验证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影响因素的三个假设,即流动人口的个人和家庭状况影响社会融合;流动人口的社区参与和社会资本影响社会融合;城市的制度安排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2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分析了制约我校高水平运动员接受运动技能教育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3.
回顾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论证“三为主”、“三结合”和“社区模式”是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具体环境下计划生育管理模式的有益实践,三者构成有机的整体。讨论以国家政策为主导、强调政府宏观管理和监督、以社区为工作基础、群众参与为主要运作方式的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模式。提出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进群众参与,发展民主自治;培植社区精神重视社区层面公共资源的积累和维护;加强政府部门的推动、指导和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4.
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我国农业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在这个历史性的大转变过程中,如何主动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以改革的精神去加强农村党组织的建设,以便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当前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通过对21世纪以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政策的研究,根据公共政策功能理论将学校体育政策分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控制性政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协调性政策”以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导向性政策”.针对不同类型的政策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治理过程中的影响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6.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意味着外语教育须全方位变革才能适应并服务外语课程思政的新要求。以《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六单元)为案例展示了教材内容二次开发能有效服务课程思政新需求。其基本原则和方法是:1)提炼思政主题思想,明确育人目标;2)运用内容型教学法实现主题统领教学活动,并置语言能力与情怀格局的培养;3)围绕主题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实现课内课外有效互补。  相似文献   
12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了制约我校高水平运动员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因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8.
人才成长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时期往往被人忽视了。这两个关键时期:一是高中后,一是初中这一学段。 一 高中毕业意味着基础教育的终结。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整个基础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他们所获得的学科知识,也是基础学科的知识,是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如果说“才”的形成是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不断实践,不断升华的结果,还需要进行终身教育与社会实践才能实现。那么,在高中毕业后迈入大学还是踏入社会,这一段是决定一个人是否会“成才”的关键时期之一。人才,首先要“成人”,才有可能“成才”。这一段是实践和考验他是否会成为或将来会成为一个认同社会而又能被社会所认可的人。作为受过完整基础教育的青年,他在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应  相似文献   
129.
当前我国40岁至50岁左右的人群,是“文革”时期成长的一代。他们中,有的人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幸运的机遇,已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较满意的职业;有的人也有了不错的学术造诣,做出了被社会认可的贡献。但是,也有不少人,虽然拿到了某些“文凭”,而与当前受过正规教育的年轻大学生、硕士、博士生相比,内心总感觉“自己不如人家”,也就是缺乏“真才实学”、“过硬的学历、学位”资格。  相似文献   
130.
笔者在与一位朋友闲谈中偶然听到一所农业专科学校开设了一些法律事务、生态环竟……甚至还有家电班、财税班等等,唯独没有开设农学类专业,很惊讶! 一 经深入了解:不仅今年未开设,而且已有四五年未开设该类专业,没有培养一名农业技术人员了。是不是已经达到饱和了呢?美国万名农业人口中就有21名农业技术员。如果我们按照每万名农业人口配备10名农业技术员,则全国尚缺500万这样的人才。那么这些学校所服务的地区,技术员是多少呢?据某地区农业局统计:农业人口是710.72万人,农业技术人员是1580人,合每万名农业人口只有2.22名农业技术员,且不说这些人是否都在干农业技术工作,如果按每万名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