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有鉴于国民教育具有增进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团结内部”和“抵御外侮”的重要意义,民国历届中央政府均将“鼓励边疆学生赴内地求学”作为统合边疆民族的基础性工程,并在政策激励、制度保障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推行。从具体实践看,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边疆学生的族际交往呈常态化,他们对内地社会的认知,多数经历了一个“因观摩而了解”“因了解而团结”的过程,这对于来自边疆地区的青年学生与生活在内地的人群间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能够起到重要桥梁作用。尤应指出的是,一些边疆学生通过在内地的学习、交往与交流,对历史上的“华夷关系”和所面对的民族关系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致力于表达民族间的共同性,认同中华民族的一体性。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边地汉人在研究者的笔触之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形象。吴文藻、陶云逵等较早地接受了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罗伯特·帕克提出的“边缘人”理论,并从宏大国家叙事着眼,阐释了边地汉人的“枢纽人”作用。不过,李安宅、梁钊韬、费孝通等基于微观“边地日常”的观察表明,作为“限界群”的边地汉人的图利动机及其行为有时对边疆建设来说是一个“问题”。两种相互矛盾的形象表述直接或间接地与罗伯特·帕克的“边缘人”理论发生对话,揭示了民国时期国内社会知识精英所持边疆社会改造方法论的分歧。回到历史现场,无论是“枢纽说”抑或“限界说”,均表达了研究者对边地汉人的关怀和期待,同时亦反映了历史经验和现实利益交织下边地人群交往、交流、交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1933年4月12日,新疆发生政变,致使全疆局势糜烂。是时,社会舆论对中央政府统合新疆政策之反应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一是中央政府对新疆宣慰之举措的热议;二是对事前中央政府与新疆地方关系的检讨;三是对远景的新疆治理的探讨。就社会舆论总体而言,此期社会各界对中央政府统合新疆之结果不甚满意;就一般论者的意见与建议而言,其中亦不乏灼见。 相似文献
14.
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研究的重大议题。这一议题内涵丰富,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意义深远而又充满挑战性。这方面的研究涉及面广,纵横交错,往往因时因地而异,可谓机理玄妙,非有一个多学科学术共同体通力合作、长期跟踪、潜心钻研而不得将其研究透彻。学科是对于人类知识体系的划分,而现实社会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实现。多学科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可将主题置于更为系统宏阔的学术视野,避免单一学科的诸多局限。多学科交叉融合能为学术进取提供强劲动力,有效的融会贯通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学科融合也是新文科理念的要义所在,以问题为中心,各学科围绕问题通力合作,互学互鉴,在交叉融合中守正创新。要而言之,加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从打造学术共同体走起。为此,严庆教授创意策划,本刊邀请多学科专家参与主题笔谈,并设专题栏目,以期实现星光交彻,集聚智慧,凝聚共识。 相似文献
16.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的政府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254-256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在中国方兴未艾。本文检讨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的成绩与不足;从政府作用方面展开研究:考察分析和借鉴了欧盟及其主要国家在推广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措施;对我国各级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作用提出系统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88~1911年英俄围绕西藏展开了角逐.从过程来看,英国在与俄国的角逐中处于强势地位,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似乎俄国更占优势.英国政府致力于确立西藏的"中立化"自治地位,然而,由于清政府的坚决反对,英国在英俄协定中所确认的"宗主权"就不具备合法性,随之而来的某些条款更不具备实际操作性.相反,俄国人利用英俄协定,限制了英国对藏政策,并为其随时过问英国对藏政策提供了条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疆成为了转运苏联物资的孔道,为主持运输及配合工作,新疆省中央运输委员会应运而生。1937—1941年“中运会”虽替国民政府转运了大量物资,但几乎不受中央掌控,且央地双方在相关问题上屡生龃龉。而苏联则趁机以“中运会”之名不断在新疆扩大影响,侵害我主权。1942年新疆“内向”后,外交部驻新特派员吴泽湘与新疆督署、省府先是破获了“中运会”苏车偷运枪弹一案,而后相继拟定《新疆省商旅货物交通器具暂行检查规则及施行细则》与《中央运输委员会汽车通行规则》,并在国民政府的配合下,最终使苏联接受了边境检查办法,成功维护了主权。 相似文献
19.
冯建勇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57-61
旨在探讨近代云南西部疆域的变迁。西方殖民者的东来和缅甸的殖民化,改变了云南西部疆域的传统格局,使其直接面临着英国殖民者的侵略。清朝政府和民国政府的软弱,以及对边疆的漠视,中国先后丧失江心坡、小江流域、茶山地、孟卯三角地以及阿佤山地区班老、公明山及班洪的一部分国土。 相似文献
20.
冯建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215-224
20世纪30年代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组织实施的边疆教育,在概念和内涵上呈现出从"蒙藏教育"到"边疆教育"的转换。边疆教育的实施,体现了均质化的"地域统合"色彩,其初衷乃是为了实现对边疆民族施以无差别的国民化教育统合,然则其效果不彰。尽管国民政府主导下的边疆教育未能完全实现"去除畛域私见,培养共同意识"的崇高目标,但它在客观上促使一些内地社会知识精英开始检讨"华夏蛮夷"的传统偏见,主张以平等的观念对待边疆民族,摒弃"民族同化"的精神与政策,从"我群"与"他群"的视角重构内地与边疆之历史及关系,藉此推进双方间的交流与交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