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
冯黎明 《江汉论坛》2005,(1):122-125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逐步进入技术化。技术物品由器具化到世界化、大地化,最后在现代社会中形成了一种技术物品代码化。技术物品构成的生活世界与以自然物意象为基础的语言脱节,造成了文学意义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指称意义走向不及物性、认知意义变为能指游戏,整一性意义转向不确定性。汉语是一种不完全形式化的符号体系,其独有的造型功能在技术化社会中对文学意义的制造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汉语的辨义基础是“形—义关系”,因而字形状物是汉语的意义生产、表述的突出特征。汉语文学能够在字形的展示中提供关于物质世界的感性生命经验,同时字形状物也造成了汉语文学超验意义和诵读意义的不足,所以,汉语文学力图把“意境”和“音韵”注入感物、咏物之中。在技术物品代码主宰人类的理解和交流的现代文化中,汉语字形状物的文学性特点对于恢复人对物质世界的感性生命经验具有独特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技术的"去蔽"与艺术的"出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科技时代中的技术理性与文学思维的关系如何?文艺的功能发生了哪些变迁?美学批判是否值得反思与置疑?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如何凸现技术理性时代中的审美诉求与感性价值?等等,这些都是新时代对当下文艺学提出的新课题。本期特邀方汉文、张荣翼、吴兴明、冯黎明、彭修银、郑博超等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笔谈,希望能借此推动文艺理论界对上述问题的研思。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中外有关作品对文学艺术中的“反思”现象进行了理论探讨。作者认为,文学艺术中“反思”的三个特征是:对自我的观照、对过去生活的复现、对回忆情景的理解评价;文艺中的“反思”是发生在近代的艺术活动,它主要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并善于在时间艺术中发挥作用;“反思”作品的审美意蕴:一是体现了“对象化与自我确证的统一”,二是体现了物质与形式的统一,三是体现了观照活动与情感评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冯黎明 《浙江社会科学》2015,(2):107-112,159
艺术自律论是审美现代性的基本原理,近代以来的艺术观念和艺术理论均受制于艺术自律论,现代实验艺术的元叙事就是艺术自律论。艺术自律论是市民社会的产物,它体现着启蒙话语的伦理和政治诉求。启蒙时代市民社会与贵族国家之间的文化领导权之争,是艺术自律生成的历史机制。艺术自律论由康德美学开端,历经唯美主义、批判理论、形式主义、新左派等现代思想文化潮流,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救赎功能的意识形态。二战以后,市民社会借助于资本主义改革而获得了文化领导权,启蒙时代催生了艺术自律的那种市民社会与贵族国家的对立趋于消散,艺术自律论也逐渐走向了终结。  相似文献   
17.
文学研究的学科自主性与知识学依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知识的专业界分不仅仅只是知识对象的范围的分区,更表现为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专业性自洽,比如社会学的田野调查、语言学的句法/语义分析、历史学的文献考据等等,乃是这些学科知识成为体制性的知识生产系统的合法化依据.作为一门体制化的学科知识,文学研究并未形成自身独有的知识依据和阐释技术.近代以来的文学研究更多地是从各种外学科借取知识依据,从而实施自己的学科知识创新工程,因而美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知识纷纷被引入文学研究,形成了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道引人注目的学术景观,即知识战争.文化研究的登台,使得文学研究走上了一条多学科知识互涉的道路,学科间性的知识视野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18.
虽然200多年前查理斯·巴陀和康德等人就将“诗”划入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门类,但关于“诗”的理论,即文学理论,却从来未曾完全独立过。即使我们把圣伯夫以后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视作文学理论作为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但实际上十九世纪以来的任何一种文学理论,都是靠从其他学科那里借取方法、观念以及术语、概念来建立自己的话语系统。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学理论虽然有自己的考察对象即文学活动,但它对文学活动的阐释视点和阐释方法,却依赖于其他学科的供给。尤其是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中建立起来的中国的文学理论,其理论话语并不具备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话语:文化研究的兴起带来了文学研究的扩容,而作为文学研究之元理论的文艺学也遭遇了边界突破的处境。传统文艺学理论边界的突破意味着文艺学由单一思想资源变为多元思想资源。于是支撑着二十世纪晚期以来中国文艺学的理论基石——美学,其元理论地位受到了质疑。当前中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