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文章以探寻赵树理短篇小说《催粮差》艺术价值构成机制为主要目的,在细读基础上进行了文本分析。以结构主义研究方法为分析的总体思路,先在分解的层次上对每个故事作民间故事类型探源性分析,然后再从整体组合的层次上探索意义产生的机制。文章在分解的层次上发现了笨人的故事和聪明人的故事均是由民间故事类型脱胎衍化而来,并且各自相对独立,这是当今读者依然感到有趣味的根本艺术原因,文章在组合的层次上发现了笨人故事和聪明人故事的对比组合是产生社会意义的关键,也是文学批评从分析走向价值判断的通道。《催粮差》的审美接受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32.
文化主题的小说在新时期文学中的迅速发展,启示了作家、评论家对文化小说质的规定性和内蕴的差异作全面思考。文化主题小说有许多层次和内蕴,文化形态小说是其中重要一种。关于这个话题既可以是理论的,也可以是实践的。而我的关于文化形态小说的话题,是从甘肃小说家柏原的创作切入的。一、从文化批判小说到文化形态小说的转变曾有评论家认为,文化主题的小说,是作家以自觉的文化意识去观照人类社会生活,从主观上力图表现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从解构与重构、小说艺术品位及其探索两方面,论述了近年来小说创作与发展所涉及的一些文艺学问题。小说创作中解构业已完成,但是解构的同时也要求重构。作品的艺术价值不取于解构而取决于重构。重构就是建立作家与读者心灵对话的机制。近年来小说艺术品位下降,具体表现在缺少丰富的艺术想象。艺术想象在小说形成丰富的底蕴和张力,在审美意象的升成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艺术品位下降还表现在缺少强有力的形式因素,探寻其原因有,作家们对待现实与对待文学的态度的同一,以及泡沫文化氛围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4.
凝聚着作家们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和多样表现方法的新时期小说人物,以其各具特色、生气灌注为当代文坛增添色彩和光泽,也为理论概括和总结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小说人物进行形态的考察就是这一课题的重要方面。从形态入手对小说人物进行考察,而对的是审美客体——艺术世界,它的意义首先在于,可以避免面对小说人物创造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就一惊一乍、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惊呼又出现了什么新的小说流派;或者为了概括的方便,随意扯起一面旗帜,认为某类小说采用什么创作方法,从而始终将自己的理论视点集中在小说本体上进行实实在在的分析,以获得切实的收  相似文献   
35.
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经典文本分析的理论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俐俐 《学术研究》2006,(11):127-131
论文在分析了一批中国现代经典短篇小说的基础上,思考了几个理论问题。其一是关于文学经典的思考,认为文学经典是文学理论加以分析、概括和提升为理论形态的重要资源。其二是关于文学经典的文本分析和采用方法,认为以艺术效果为逻辑起点、由果溯因的诗学研究是对文学经典研究的主要路径。其三,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式的经典文本分析,将艺术效果的描述和效果追根溯源性分析紧密结合;文本内部分析与文学史、文学思潮史视野的考察相结合;以互文性为关注重点也是分析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6.
福柯1977年3月12日回答法国《新观察》专访时曾经这样说:“我认为知识分子……正在抛弃他们过去的预言家功能。”他说自己梦想着,“会有那么一位摆脱了自明与全能的知识分子,他努力在时代的惯性和约束网中探查并指明弱点、出路与关键联系。他不断更换位置,既不...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从审美情感与现代意识两方面论述了两部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两部小说作家的审美情感中渗透着严肃的创作精神,积淀着西部地方文化基因,这使西部小说创作勇于探索,呈现为动态开放、自我调节的特点,也使西部小说家具有了自己独特的选材领域和地域风格。西部小说作家与现代意识构成奇特的关系:他们执着地用自己的切身体验与之相为通,这既使他们的创作质朴而深刻,在客观上也符合了文学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38.
老舍小说对当代小说创作的参照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老舍的创作道路和小说世界为坐标系,向中国当前文学创作提出质询。采用比较中分析、归纳、发现问题的方法,指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前途在于:强化作家的精神主体力量,同化西方文化;在对文化人格、人生态度的选择和确认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外国优秀的文学技巧;发扬现实主义文学的文化批判传统。  相似文献   
39.
以小小说文学活动为中心展开研究,可发现和考察当前文学复杂存在样态,确认性质认定和价值评价的基本观念及理路。在实践理性和民间文艺美学搭建的大视野中,第一,小小说以“平民艺术”为号召、字数短小为限定的民间倡仪之发生缘由,呈现为适应环境和利用新条件之便利实现生活状态与艺术行为的同一的特点,以及“我们”规范的叙事立场、内容和情节链的文本逻辑等。第二,以冯骥才和聂鑫森为个案可深入考察知名作家加入小小说的缘由、状况以及与小小说发展的复杂关联性。第三,从纵向历史环境的中国悠久叙事传统和小说文体变通规律与个人效应发挥等原因,横截面环境的“有意义的结构”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小小说同构机制,以及人作为实践主体的审美本能需求与小小说的吸引机制等诸方面,可探究小小说起步民间并与作家文学接续融汇的根本机制问题。第四,从小小说写作者、接受者两个方面综合而论,可考察小小说的功能与性质。第五,基于价值体系建设任务维度,从欣赏与消费的同一、知识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同一、文学普遍性教育与提高同一、生活与美育同一等四个方面,可推测小小说定位于社会中自我教育的理论设想之合理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0.
走近人道精神的民族文学中的文化身份意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考察中国当代民族文学中文化身份意识的淡化乃至被遮蔽 ,经由觉醒到深化等阶段 ,以及这样的主体变化过程对文学的复杂影响 ,我们发现 ,民族文化身份意识中包含有民主意识 ,并演化为启蒙追求 ;民族文化身份中文化因素从单一向多重的综合将成为趋势 ;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性作为一种始终存在的力量 ,制约着民族文学文化身份意识的人道政治追求的必然性。这三个方面所形成的合力 ,是可以避免单纯的身份政治 ,而延伸出差异意识乃至建立人道政治的。民族文化身份作为一种边缘性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