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颜攀熙  刘晨 《社会工作》2011,(15):15-17
“十一五”期间,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相继出现,许多城市催生出一批社会工作岗位和社会服务机构。在“十二五”规划实施第一年,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作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战略决策提出,各地涌现一大批社会组织和社会实体。“四社”逐步融人到政府、市场、社会、公民的生态环境之中,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与经济稳步向前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虚拟社会作为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镜像,拥有虚拟实在性、匿名性、开放性、共享性、自律性等特性。其与现实社会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即它们在社会基础、社会关系和主体活动等方面有差异,但二者彼此互动统一于人类社会。基于此,我们认为,应从建立虚拟身份证明制度、构建虚拟伦理秩序、健全网络信息防护系统、完善舆情疏导机制等方面寻求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批判理论的代表性作家,阿甘本以"装置"思考生命权力对个体感觉方式的钝化问题,推动了当代批判理论经由生命政治、感觉政治转向审美政治,感觉及其意义的社会发生机制是审美政治的深层逻辑.阿甘本以贴近生活形式的潜在性感知推动当代批判理论的审美政治转向,审美政治逐渐融入日常生活的经验语境,赋予审美参与并改写社会实践的现实介入性.当代批判理论下沉于生命基底之处的感觉方式,其审美介入性在权力治理等议题上具有激进的理论锋芒.  相似文献   
14.
15.
近几年来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得到了比以往较好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依赖固有的模式进行管理和发展,演变成更加有战略并且朝着有利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趋势下,公益创业在中国也开始崛起.与西方国家相比国内的公益创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这也说明我国不但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发展公益创业的方式方法,同样应该了解和总结各个环境因素对我国公益创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公益创业在中国发展的环境因素来分析当前我国公益创业的现状和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2000年3月17日 ,曾经被誉为“给全球个人移动卫星通信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美国铱星公司向纽约破产法庭提出了破产清算申请 ,宣告公司正式破产。该公司在太空投放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几十颗卫星也将在两年内逐渐脱离轨道 ,在茫茫宇宙中燃烧殆尽。铱星是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实用的大型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最先进的星上处理与星间链路技术投入使用的LEO系统。1991年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针对传统地面蜂窝电话网的局限 ,决定建立由77颗低轨卫星组成的移动通信网络 ,并且以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第77位的金属“铱…  相似文献   
18.
刘晨 《职业》2015,(8):125
在技工院校专业课学习上,用到语文知识的地方有许多,所以上好一堂语文课,除了要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之外,还要解决如何让语文教育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这一问题,让同学们在提高自己语文素养的同时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9.
刘晨 《职业》2015,(2):66
在专业课的学习上,用到语文的地方有许多,所以在技工类院校,上好一堂语文课很有必要。技工院校的语文课除了要达到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的效果之外,还要解决如何让语文教育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这一问题,让同学们在提高自己语文素养的同时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对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解决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实际或国情,而且也离不开对世界历史大局与大势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因而也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终其一生,不仅注重了解中国,而且非常重视了解世界,具有强烈的世界历史意识和广阔的世界视野,在他处理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课题的过程中,这种意识和视野处处呈现在我们面前。正是因为具有了既对中国社会实际的了解又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识,毛泽东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并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