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街头官僚作为最前线的政府工作人员,因其所拥有的自由裁量权而持有相当大的政策制定能力。街头官僚的这种特征早就被社会学家及其他研究者所关注,但“街头官僚”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的正式建立,则要归功于李普斯基。此后,街头官僚理论在摩尔等人那里得到部分修正和继续发展。在新的街头官僚理论中,信息革命似乎解决了传统街头官僚所面临的难题,但同时带来了新的滥用职权的可能。其中,官僚体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街头官僚的控制问题,这同时也是公共行政管理中的一个普遍性难题。  相似文献   
2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他主张为维护经济建设而对世界上所有国家采取灵活外交政策,积极同各国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但同时,他又强调必须把国家的主权与安全放在第一位,决不能拿主权与经济利益作交易。为争取经济利益而采取的灵活外交和为保卫国家主权而采取的强硬外交相结合,正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23.
[提要]在双重转型的历史背景下,民众高涨的权利意识与不通畅的制度化表达渠道之间存在着张力,促使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将微博作为谋求自身合法权益的工具。微博维权何以可能?根据吉登斯的理论,权力具有转换和支配二重特性,资源则是权力二重性得以充分体现的媒介。微博就是这样一种可以实现权力再生产的虚拟空间与资源媒介。近年来影响颇大的微博维权案例说明,微博维权的逻辑大概有这样几个环节:一是占领微博这个公共话语空间,将与对峙方的互动场所由现实社会转换至由微博所型构的网络虚拟社区,以建构维权的载体;二是将社会网络、情感支持、群体性共识等各种资源予以整合并将其转换成于己有利的力量,以增强自身的话语分贝与话语权重,从而获取维权的优势地位;三是重塑话语支配能力,转变个体在权力不对等关系中的劣势地位,以获得对侵权方的支配能力,进而达到维权的目的。在非制度化生存状态下,弱势群体可以借助于微博向强势者展示“无权者的权力”,但这终究只是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过渡现象。任何个体权利的维护最终还是有赖于正式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4.
全国第二届中青年政治学者主题研讨会于1993年11月4日在武汉大学举行。这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系等八家单位联合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有40多名,提交论文20多篇。在为期4天的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市场经济与政治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主要观点如下。一、关于方法论。有的代表提出首先必须在方法论上判定“市场经济与政治发展”这一命题是否成立,即判  相似文献   
25.
国民大会是韩国最高立法机关,在预算程序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实证的角度看,预算编制阶段,国民大会享有有限建议权;预算审批阶段,国民大会享有部分修改权;预算执行阶段,惟行政集权;预算控制和监督阶段,国民大会起着最终决定权.  相似文献   
26.
行为主义政治学强调对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以摆脱传统政治学对意识形态的附属地位,这种"价值中立"的理想对于客观地研究政治生活的规律、真实地透视政治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行为主义政治学在20世纪中期的兴衰,反映了政治学研究方法内在的矛盾性、特殊性和复杂性,这集中体现为研究对象和研究主体之间的矛盾、研究目的与研究手段之间的矛盾、科学方法与意识形态之间的两难关系.为此,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政治学研究方法论,必须正确处理好这几对矛盾关系.这种新的方法论,应该是多元的、开放的.就其理论主张而言,它既强调政治学研究的政治性,又强调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既能客观反映现实政治生活,又能倡导政治生活的理想.  相似文献   
28.
当前,在公共预算研究领域主要存在渐进预算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政策过程理论、预算改革理论等理论模型,但各自都有其理论缺陷。进入后渐进主义时代后,公共预算研究领域又出现了新的理论思考,包括鲁宾的描述性理论、凯顿的模式分析、勒娄普的微观和宏观预算理论、希克关于预算基本要素的分析,但它们都不足以形成公共预算的一般性理论。由于建立一种无所不包的“大理论”不可能,我们主张建立一种能够识别预算过程的关键性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中层理论”,以便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对预算结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9.
叶娟丽 《江汉论坛》2003,(12):98-102
在影响制度设计的诸因素中,对人性的态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坚信人心向善,必然将制度的希望寄予某个至善至贤的人格化身;而主张人心皆恶,则必然预设对付人之恶德的机制。在西方政治制度的蓝本———美国宪法制定的过程中,开国元勋们始终将人心之恶视为制度应防范之首选敌人,因而强调以权力制约权力,以制度牵制人的私心。这样一种人性恶论源于基督教的救赎理论,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主张人性善的,因而在某些制度设计中,我们倾向于将制度的希望寄予人格修养。前者的不足在于过分强调人性中的幽暗成分,而后者则对人性之弱点缺乏应有的预警机置,一旦伦理道德的大堤崩溃,则权力就会肆无忌惮地泛滥。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从权力的合法性基础着手,分析了英国王权的发展历史。指出,王权作为一种古老的政治统治权力,能够成为今天英国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关键在于王权的合法性基础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不同的时代为王权提供了不同的合法性基础。在立宪君主制下,王权的合法性基础是国民意志,它是根据基于国民意志而产生的宪法而存在、发展的。在这种制度下,国王依宪法享有法律上的巨大权力,但同时这些权力的行使又受着宪法的限制。由于王权虚有其表,很多人对其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怀疑,但这并未削弱王权在英国政治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只要它赖以存在的宪法基础没有改变,它就不会过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