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熟悉国外"左派"学界最新动态的学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他们的解读思路中,基于经济线索的批判理论与基于文化或政治线索的批判理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他们正在建构一种综合性的批判理论.这对我们从整体上准确地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线索是否有启发呢?本文试图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双重线索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42.
唐正东 《创新》2015,(6):48-52
齐泽克强调了剩余快感与意识形态幻象之间的悖论关系:正是因为有了剩余快感,所以才需要建构一个能够掩藏它的意识形态幻象,人们需要不断地掩藏剩余快感,所以,意识形态幻象的建构也会不断的持续。而正是这种持续的意识形态幻象的建构,又反过来使欲望的实在界层面的剩余快感永远处于被掩藏的状态,也就是说,人们可以持续地逃避创伤性的剩余。齐泽克还把基于剩余快感的意识形态解读模式挪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解读上。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不但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而且还会使得它永恒发展或者说永恒革命化。应该看到,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概念与齐泽克的剩余快感概念之间,是完全没有同宗关系的。他实际上是无法把握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本观点的。  相似文献   
43.
44.
大致说来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呈现出以下三种主要的学术流派 :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生存论马克思主义和世俗化的马克思主义。上世纪 80年代初期 ,作为对“文革”悲剧的反省 ,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凸显在中国的哲学舞台上。这一学术流派致力于从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自由的角度来重新诠释马克思哲学 ,以区别于前苏联模式那种从与人相异质的自在概念出发的解读思路。作为一种带有启蒙性质的新思路 ,这一学术流派在批判的理论维度上无疑显尽了才能 ,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 ,它却是建立在极其简单和抽象的理论支点之上。它把十年“文…  相似文献   
45.
唐正东 《东岳论丛》2008,29(3):142-147
随着反本质主义思潮在西方学界的兴起,马克思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论也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在这种背景下,曼德尔、艾伦·伍德等人试图通过引进"中间环节"范畴来发展马克思的上述方法论。但由于无法摆脱经验主义方法论的影响,在艾伦.伍德那里作为"中间环节"而存在的"经历"范畴,成了她抛开"抽象"而全面转向"具体"的工具;而曼德尔的"自主变量"范畴实际上也只是他把经验主义地解释现实与教条式地批判现实简单嫁接在一起的"桥梁"。  相似文献   
46.
借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对马克思主义领域内学术期刊在2005-2006年间的被引用量、篇均被引率、被引广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对这两年中论文高频关键词的统计分析,总结了该学科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年度关键词数量上的变化情况的分,解读了本学科研究热点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7.
本文借助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个人、机构和地区的发文和被引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由此反映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内较有影响的学者的学术风采,展现了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学术机构和区域的情况,并试图分析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8.
青年卢卡奇的历史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历史”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总体性”、“物化”、“阶级意识”等概念都是竖立其上的。这一著作的书名从表面上看重点似乎在“阶级意识”上面,但就卢卡奇这一著作的内在思路来说,重点恰恰在“历史”这一概念上面。青年卢卡奇的“历史”与马克思的“历史”有很大的不同。这首先表现在,青年卢卡奇在理解历史时没有了马克思历史观中的本质论的思想层面。我们知道,“历史”在马克思那里是有两个层次的内容的。第一层次是历史运行的层次,它说明的是在一般认识论的层面上历史是什么这一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  相似文献   
49.
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的历史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马克思哲学现域中的历史概念怎么能从亚当·斯密那里拉出一条线索呢?这个问题的确问得很好,但笔者特意提出这一问题的用意恰恰正在于指出,长期以来学界单纯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那里拉出线索来研究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方法是有很大的欠缺之处的。事实上,马克思从古典经济学家那里吸收了很多从法德启蒙思想家那儿所学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马克思形成其“历史”思想时恰恰又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因此,要想完整深入地阐发马克思历史概念的深层内涵,怎么能不从研究斯密开始呢?“历史’”对于斯密来说决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作为苏…  相似文献   
50.
德拉-沃尔佩为了反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就从哲学史的垂直轴上寻求理论新资源,他引入了亚里士多德的无矛盾原理和伽利略的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认为唯物主义在本质上遵循无矛盾原理.科莱蒂对德拉-沃尔佩的学说做了进一步的修正.他利用康德的"真正对立"理论重新诠释了德拉-沃尔佩的无矛盾原理,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