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思想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紧迫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作用,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大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心理体验,加强家庭、社会和学校的联合,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国内有位著名学者,因一项科研成果获国际学术奖。在领奖会上,他谦虚地说:“该项成果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一句话未完,台下唏嘘一片,许多外国学者摇头叹息说:“中国人太自卑了”。其实,该成果已达世界最高水平。然而这位权威依旧“谦虚”地说:“还有很大差距”,这是不是中华民族应有的“美德”呢?到底是谦虚还是自卑呢?  相似文献   
13.
<正> 潜意识(the Subconsciou nsess)是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和基石,虽然早在十七世纪哲学家、神学家们就开始了对它的研究和探索,但精神分析学说的潜意识理论则创始于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从个体出发,并基于生物个体的机制,提出了这一理论,因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也可以称作个体潜意识,该理论对以后的精神分析学说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全国7所高校620名学生为被试对高校最受欢迎教师形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大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为人处世的风格、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态度、师生关系等品质非常重视,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对高校教师最受欢迎的品质认知差异不显著,但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孟子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自尊无畏的文人骨气;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反求诸己的坦荡胸怀;光明磊落的求仕原则。孟子人格特征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价值理念;舍生取义、义以为上的价值追求;性善良贵、坚持为"道"的价值标准;修身养性、自强不息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贫富差距较大,社会阶层出现分化的情况下,公开倡导贫富分区论有悖于社会主义荣辱观,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更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贫富分区论不是单纯的穷人、富人分区居住的问题,而是目前出现的一些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的总括反映,我们要全面认识贫富分区论产生的马太效应,积极采取对策缩小贫富差距、缓和阶层矛盾,探索解决贫富分区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安徽省9个县512名大学生村官发展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理想、政治理想和职业理想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村官理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流理想积极健康;大学生村官理想因性别、学历、专业类型不同存在差异;大学生村官理想受工作年限和工作所在区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使得其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备受关注.结合已有相关研究,对安徽省8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及合作办学等进行分析.分析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存在办学定位及特色未能充分体现区域产业需求特点,专业设置未能密切对接区域产业结构,服务产业转移的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对此,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产业转移过程中可从以下三点进行突破:一是加强政策调控,明确服务方向;二是拓宽服务途径,创新服务体制机制;三是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女性高等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力这一概念在健康领域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女大学生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女大学生的生活压力程度、来源和测量以及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概况予以介绍,有助于在此方面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293名中学生网络交往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女中学生网络交往的总体状况、交往的态度、交往对象、交往场所及交往内容等方面,结果显示女中学生整体上网交友率不高;对于网络交往的方式,大多数女生持无所谓或否定的态度;女中学生网络交往的内容多集中于个人感情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