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8篇
统计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辛亥革命时期,有不少外国人士支持和援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有些甚至直接参加了中国革命,宫崎寅藏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宫崎寅藏,号滔天,日本九州熊本县人。他很早就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并同孙中山结成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孙中山对宫崎寅藏曾有很高的评价,认为  相似文献   
22.
绍兴市的计划生育工作,从抓统计质量入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一举成为全省先进,期间经历了危机、整治、规范的艰难曲折。其中一条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只有依法行政,求真务实才能上水平。一、危机篇199年底,浙江省人民政府针对计划生育中高指标掩盖高水分,适时调整考核重点,加大了统计准确及时的得分权重。是年绍兴市在全浙北六地市的名次排列由前列直跌至最后一位,被人戏称鲁迅笔下的“贺老六”。该市的计生工作陷入了比较难堪的境地。面对现实,在市委、市府的领导下,市计生委作了深刻的反思,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统计领域初步廓清…  相似文献   
23.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的第一部分“天地人之道”对“天、地、人”有这么几段论述:“《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  相似文献   
24.
遗民书写的论式往往是空间地理想象的政治学,“遗民地理的政治学”内涵即现实意义上的“生活在别处”、精神意义上的“想象在他乡”.世变后的图籍与诗词等文字书写是诗人在遍历沧桑后留作警幻的我执,也是遗民情债的文化补偿与遗民我执的他者见证.《迦陵填词图》及其题咏见证了明之遗民的文字书写与行为书写,即大汕与陈其年的进退出处,表现出遗民地理的政治学意义.如果说清初《迦陵填词图》及其题咏彰显了清词的复兴,民初《疆邨校词图》及其题咏则不仅可视为清词的终结,且暗示了一代文化遗民生活在别处的“想象之乡愁”.后遗民时代的清之遗民沈曾植揭橥了遗民地理的政治学意义,王国维则进一步阐发了遗民地理的文化意义,从遗民地理学到遗民文化学,提炼出了一种关于“文化遗民”的乡愁理论.后遗民地理学的吊诡之处即在于,现实恶托邦的种种不足,想象鸟托邦的不能致达,都在既存在而又不可见但又可以作为自我补偿的“无地”——完美而有礼有序的文字异托邦中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25.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不久,傅兰雅便在各大报纸上征求“时新小说”,旨在祛除时文、鸦片、缠足三弊。傅氏收得的一百六十二部手稿,失落了一百多年。这是晚清文学史的著名公案。最近这些作品被发现,并影印出版。然而,参赛作者生平大多无考,给进一步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难。针对这些原稿展开了一系列考证,其中之一便是考证参赛并获奖的作者杨味西及其作品《时新小说》。一是考证杨味西的生平,并举其文章以知人论世;二是从插图、结构和中西对比的主题等三个方面讨论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6.
当我们反思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时,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是一重要问题。本文试图考察新小说派所兴起的西方语境及其在中国当代是如何被援引和接受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回顾和考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反思中国当代文学应该如何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和经验。  相似文献   
27.
榷酤之制自汉以后,一直是封建国家敛财的重要手段,故而被王安石继承。但榷酤之制在宋代与其它专卖制度一样,暴露出了许多弱点,为了使酒税遗利尽为国家所用,王安石令娼优“坐肆作乐”来设法卖酒。在一个试图重建儒家精神的时代里,国家反而成了妓院的大老板。本文正是由此入手,为人们提供一些认识宋代积弱的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8.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精神,针对我国教育存在的弊端,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我们高等院校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何东昌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实现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这个目标,“需要改进和更新教育内容,改革教育和教学方  相似文献   
29.
康熙《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圣谕广训》流行于有清二百年间,直到清末民初仍有余响。康熙《圣谕十六条》出现之后,遂有大量通俗解释的版本,其中白话解释版尤值注意。王又朴的《圣谕广训衍》影响最大,由清初到道咸间而截,其后则被改编为《圣谕广训直解》流行于世。《圣谕广训衍》的白话甚至比五四诸子的白话还好,而改编的《圣谕广训直解》则不堪卒读。周作人接触到的是后者,所以对其内容和语言双方面严加批评。本论文即从语言的雅俗文白对峙和周氏对圣书及其语言的评论出发,还原一种白话的历史生态,并解释其夭折之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