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任何真正的哲学或形而上学思考 ,总是难免陷入无底的深渊之中 ,它要为一切理论思考提供前提和基础 ,而自身却难以确定一个不可置疑的基础和前提。本体论或形而上学曾是西方哲学的第一哲学 ,这种作为最高原理和原因的学说力求为其他部门哲学和全部人类文化奠定基础 ,但它先后受到康德认识论反思的批判 ,马克思实践观点的颠倒 ,胡塞尔晚年“生活世界”概念的超越 ,海德格尔生存论作为“基础本体论”优先地位的颠覆 ,六、七十年代以来 ,更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摧毁和解构。上述本体论批判的思路各不相同 ,但却表明任何形态的哲学本体论都不是勿…  相似文献   
22.
哲学为什么没有被遗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统哲学的主流是理性、精神本体论,以理性作为人的存在基础和生命目的,以理性的自我意识为基础解决人与人的伦理问题和人与世界的存在问题,使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成为逻辑严谨的完备的世界观。现代哲学和后现代哲学对主体形而上学和同一性的批判有充分的学理和实践理由,但由于对形而上学的恐惧,对非同一性、有限理性的片面坚执,不能解决当代人的自我认识、伦理基础和精神归属的需要,传统哲学对这些根本性问题的思考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3.
学术规范的内在支撑——学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学术规范化运动, 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规制学术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更寻求学术道德和学术精神的彰显, 学术传统与学术风气的生成, 学术自由与学术民主的促进。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关于学术规范化的问题研讨已如春风化雨, 渐起蓬勃之势。以推动学术规范化、学术繁荣为目的, 以建构学术研究范式为指向, 以国内著名学者———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先生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出版为契机, 吉林大学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于 2004年 9月 15日召开了“中国学术规范化研讨会”。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院教授张文显主持会议并发言。会议就中国学术规范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顾与反思, 共同探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规范化问题, 以期推动中国学术界学术意识的培养, 努力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本期, 特将与会部分学者的观点挹其精要, 整理成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4.
尽管各派现代西方哲学家都在力图反对传统西方哲学中的基础主义,但是在他们批判基础主义的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新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现代哲学的多元基础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最为根本的挑战在于,以既往的传统形而上学基础主义的思维模式切入世界这个混沌,我们容易限于同一性的死亡哲学;而取消同一性的基础主义的哲学观听任多元、相对主义的哲学观实际上又容易使世界陷入混沌而使人无所适从。如何面对这种多元基础的事实,如何重新选择一种平面切入现实的混沌?我们在此以一种多元基础主义的哲学观,即"文化的相对—哲学的绝对"的哲学观,尝试作一回应。  相似文献   
25.
在改革开放之初,以高清海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理解,开始了改革传统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尝试,实现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认识论转向。这一转向开启了哲学研究的学院化、学术化方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由于认识论问题的超越性和永恒性,即使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现实践论和生存论转向之后,认识论转向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6.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把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作为重要的辩证思维方法。通常把分析理解为把事物整体分解、区分为各个组成部分,精细地认识和规定它们的性质、特点和功能;把综合理解为对事物组成部分精细认识基础上整合、综合成整体的认识。如此理解分析和综合是一种典型的知性思维方式,并不能真正教给人们辩证思维。我们认为哲学意义上的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是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辩证统一,而生命与精神的自身运动是分析与综合统一的本体基础。在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不同程度纵欲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分析与综合统一的精神成长的辩证法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28.
黑格尔立足于精神观点的哲学思维方式,自觉地把时代精神视作反思的内容,改变了哲学真理的性质和哲学的使命。黑格尔哲学在反思时代时,抓住精神发展的实体性内容,以客观精神的范畴理解时代。这一方法既表明黑格尔的时代意识,又赋予时代判断以客观性意义。黑格尔哲学能够以对现实的辩证理解为基础,把握实体性精神运动,透视时代精神的自我发展。他在实体性内容的内在反思中对自己时代的主观道德、启蒙精神和启蒙哲学的批判,是在否定中包含肯定的辩证批判。黑格尔哲学使用精神发展的辩证法分析思想中的时代的做法,成为时代批判的经典示范。在此意义上,黑格尔的时代判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寻求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哲学的存在样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研究和宣传表面上并无根本改变,但哲学在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哲学承诺的使命和责任、哲学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和意义乃至学院中职业化哲学活动的取向和学术标准都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自80年代以来,我国哲学界哲学改革的先行者首先对旧教科书体系进行改革,高清海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被公认为是突破旧教科书体系的尝试;几乎同时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理论内容、理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解和看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看来,这些变化是十分自然、合乎情理的事情,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哲学理  相似文献   
30.
孙利天  刘梅 《社会科学》2006,4(12):160-165
西方传统哲学在其本质上是内在意识的形而上学,而超越西方传统哲学也就是要超越内在意识的形而上学。内在意识的形而上学,既要内在于意识,又要超越意识自身,这本身就存在着一个逻辑上的悖论,所以,内在与超越是内在意识形而上学乃至整个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焦虑。而摆脱这种焦虑的可能道路就是走向非哲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