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孙楠 《国际公关》2023,(13):41-4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模式也随之不断发生革新,其工作形式的创新不仅可以保障单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对单位的发展和经营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单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未来档案管理工作会持续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档案管理标准化可为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助益。本文收集整理大量资料并进行整合分析,研究档案管理工作标准流程的重要意义,解决落实标准化有关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推动单位档案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2.
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前提。当前,部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存在缺乏自主学习动力、学习兴趣不足、自律性不强、学习方法不适应等问题。该文从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出发,从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和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该文旨在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3.
生息和传承是人类社会落脚于家庭的两项基本任务,家庭对人们的生育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家庭因素,界定“家庭支撑力”的含义,并结合莱宾斯坦(Leibinstein)成本效用理论,从生育经济学理论和微观实证分析两个角度出发论证家庭支撑力与城镇职业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内部提供的经济支持、照料支持以及养老负担对城镇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有较为显著的影响;非家庭因素,例如生育政策、生育津贴等对城镇职业女性的生育决策起“催化”作用。在此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文章认为:应构建显性的“制度性”家庭政策体系;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加速推进生育成本的社会化;完善劳动力市场保障机制,保护女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4.
以《沁园春·长沙》及其三个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以意识形态为视角,采用CDA的分析方法,结合SPSS17.0软件,从及物性系统选择角度进行分析,译本在过程类型、相同类型中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选择存在差异,表明及物性系统的不同选择是译者建构意识形态的方式。  相似文献   
25.
孙楠 《城市》2010,(8):68-69
低碳,是近几年来全球流行的话题,尤其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召开之后,更可谓街谈巷议。生活中碳排放随处可见,最普遍的现象当属汽车尾气排放。而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却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由它及其产业链产生的温室效应占碳排放总量的3/4。因此加速转变为低碳模式,推广和普及低能耗建筑,直接或间接减少建筑物中的热量损失,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是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6.
凌竹  孙楠 《公关世界》2008,(8):48-49
不懈努力只为悬壶济世 从少年时代起就倾情于医学的崔树旺,立志要用自己的医术解除病人的痛苫。为此,他踏上了漫漫学医路。从医学院毕业以后,崔树旺像他的同学一样走上了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27.
通货膨胀是一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最大障碍。现阶段中国的CPI指数增长过快,通货膨胀现象持续存在,这直接影响了民生问题。本文列举了中国现在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了中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利用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解决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8.
男权主义对封建家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白鹿原》中的"安土重迁"思想和"忠孝"观念都与之相关。对男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起着重要作用的"孝"与"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小说中也有明显体现。  相似文献   
29.
孙楠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31(2):15-21,34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公民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公民精神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价值支撑,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助力,其高低直接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效.我国公民精神现状不太理想,本文通过分析公民精神缺失背后的原因,探究培育与提升公民精神的对策,以提升我国公民精神的发展水平,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