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社会治理的最佳状态是“善治”,要求社会主体平等参与治理公共生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作为公共权力部门,是社会治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实现社会治理之善,关键取决于政府自身建设.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建设背景下提出来的,以公共理性的视野考察其价值取向和改革目标,“良政”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都能在其中得到体现.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是正确处理“良政”与“善治”的关系,将行政体制改革与社会体制改革有机结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以区域化党建的空间拓展和实践深化,在更大的空间和领域融合力量、整合社会,在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是城乡基层党组织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服务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时代使命。区域化党建引领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城乡基层党组织积极回应社会生态环境变化、主动调适基层党建行动逻辑、系统重构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动策略,通过结构引领、功能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促进县域内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结构融通和功能互通,以保障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对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新开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 的十一 届三中全 会是我 国社 会 主义 工 业化 进程 中 的一 个重 要 转折 。传 统工 业化 道 路经历了依 赖型和 封闭型两 个工业化 阶段。邓 小平 在 深刻 总结 正 反两 方面 的 历史 经验 教 训的 基 础上, 从 中国的国情 和现实 出发,开创 了中国 式工业化 道路。其 主要表现 在四个 方面: 一是 把工 业化 的推 进融 入到 市场化和现 代化之中 ,用市场 化改革带 动社会 的现 代化 ,在 社会 结 构的 转型 中 推动 工业 化 进程 ;二 是协 调 好工业与 农业的结 构关系, 在急剧的 结构转变 中保持 农业的稳 定和效 率的提 高;三 是正 确处 理传 统工 业与 现代工业之间 的关系 ,从自身二 元结构 出发坚持“两 条 腿”走路 ;四 是农 村 工业 与城 市 工业 齐头 并 进相 互融 合,提高了 社会生 产力总体 配置的效 率和整 个国家工 业化的 程度。文 章最后指 出,2 1 世纪初 ,中国式 工业 化道路将 由开放引 进型阶段 进入开 放竞争型 阶段,继 续推进工 业化面 临的最大 约束在于 技术创 新  相似文献   
14.
孙肖远 《天府新论》2007,(2):100-104
社会和谐要求在社会上形成大致均衡的利益格局,不仅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大致均衡,也包括文化利益的大致均衡,因而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要注重文化利益的协调。由于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不同层次的社会主体对文化都存在需求,因而文化利益协调应是全方位的,其主要包括国家文化利益协调、地区文化利益协调、民族文化利益协调和社会文化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15.
台湾政治转型从一开始就与本土化联系在一起 ,本土化体现了岛内民众希望当家作主的民主诉求 ,有其正当性的一面 ,但本土化运动常常被岛内政治利益集团所利用 ,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台湾政治转型始于蒋经国时期的政治民主化 ,基本上顺应了西方民主化浪潮 ,但到了李登辉主政后期和陈水扁执政时期 ,政治本土化成为他们推行分裂主义的政治工具 ,台湾政治转型正在被引向极端本土化方向。  相似文献   
16.
孙肖远 《中州学刊》2022,(10):10-17
党的制度体系是由法规、规章、规矩等规范所构成的系统集成,涵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形成科学完备的党的制度体系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体系加快建设促进了党的制度建设的整体推进,党的制度体系日益完善,依规治党、制度治党取得明显成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推进党的制度体系科学化,需要汲取党的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新时代的实践经验,把握党的制度体系科学化的内在逻辑,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规划党的制度体系,在“统”“分”耦合中科学制定各项制度,并以健全而有力的监督保障制度体系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