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8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曹禺早期话剧中的基督教伦理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谁在主宰着这个神秘的宇宙?是谁在惩罚着人类的罪恶?上帝举起正义之剑,刹那间便把一切都推向了毁灭!  相似文献   
23.
宋剑华 《河北学刊》2001,21(5):56-60
主流价值观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间的结盟关系,是当前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中,一个严肃而又敏感、复杂而又无 法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的主旨,就是要从宏观审视的角度出发,力求深入探讨主流价值观对于20世纪中国作家思想历 程的巨大影响.并从中寻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24.
所谓主流价值观 ,按照学术界约定俗成的说法 ,就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价值观。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主流价值观不仅是一个历史的客观存在 ,而且还是一个主导历史发展方向的客观存在。它以鲜明的政治理念为核心 ,对于 2 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实践一直产生着重大的思想影响。比如英雄史诗式的创作模式、农民主体意识的高扬、政治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愫等等 ,都是主流价值观的产物  相似文献   
25.
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精神人格有着广泛的影响, 这既体现在曹禺戏剧的创作模式中, 也体现在其戏剧的人物类型上。曹禺戏剧的创作模式可分为: 原罪意识与《雷雨》的创作模式, 世界末日情绪与《日出》的创作模式, 爱的教义与《原野》的创作模式, 人性重构与《北京人》的创作模式。其戏剧的人物类型可分为: 贪婪型、淫乱型、仇恨型、使徒型、市侩型、无辜型等。而在其中均可见到基督教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边城>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表现命运与人格的悲剧作品.作者以一座小城、一条渡船、一个老人和一个女孩,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记忆与时间的矛盾对抗性,进而向读者传达了生命现象的脆弱与精神现象的诡秘,以及作者内心世界的巨大痛苦.  相似文献   
27.
孙犁是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他用温情而悠扬的笔致,抒写了一篇又一篇美与善的赞歌,极大地中和了严酷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痛。他以浪漫而生动的写意,深刻表现了解放区军民的质朴情感与人生态度,进而集中凸现了自然与人、现实与理想的和谐统一。血色浪漫与温情主义,构成了孙犁早期小说创作的人文理想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8.
宋剑华 《晋阳学刊》2011,(2):122-130
小说《红岩》是新中国文学发行量最大的一部红色经典,作者以自己身陷囹圄的所见所闻,热情讴歌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与高尚品格,几十年来一直都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正面教材。但是小说中的《红岩》故事,并不等于历史上的"红岩"故事,它们分别隶属于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两个不同范畴,盲目地将两者人为混淆简单等同是极其幼稚的错误举措。  相似文献   
29.
"美丽"的假面--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心理阴影的理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4年,张爱玲将她早期发表的十篇小说结集出版,命名为《传奇》。这本《传奇》囊括了张爱玲对人性,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痼疾的仔细观察与理性思考。在《传奇》一书中,张爱玲以女性自身所特有的敏锐和感悟,透过历史、社会和文化诸因素加于女性身上的种种华丽光环,深入到女性精神世界内部,记叙下了她所触摸与理解到的女性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30.
"情殇"叙事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一大现象,它以新女性"出走"与"回归"的逻辑结构,向社会发出"知识误我"的悲凉呐喊,并以"看破红尘"与"认命现实"的消极姿态,深刻地反映了知识女性对于性别"解放"的绝望心理。"情殇"叙事作为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的爱情挽歌,集中表现了女性既不相信"爱情"更不相信"男人"的自省意识,以灵魂独语与灰色情调去反思启蒙是其最突出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