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我国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研究中,主要着眼于马克思的《资本论》,似乎恩格斯与之无关,其实不然.本文仅就青年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丰富思想,作一探索,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2.
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界已成定论的共识。这种共识的主要根据之一就是断定:这里的生产关系概念已经形成。例如,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和人民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史研究所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一书说:“在《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用交往形式、交往方式、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43.
宫敬才 《河北学刊》2007,27(4):182-188
价值立场之争伴随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历史,本文用价值立场观的提法概括了这一事实。不同观点之间的本质区别,形成了价值立场观的不同类型。分析这些不同类型之间的利弊得失,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科学方法不适宜于处理价值立场观问题,取代它的应是起始于维科的主体性方法。  相似文献   
44.
"看不见的手"思想的十大理论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敬才 《河北学刊》2003,23(6):67-72
本文围绕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思想的内在结构提出和分析问题,结合西方主流经济学和市场经济实践的历史,意在指出"看不见的手"思想固有的理论缺陷.这些缺陷,有的被后继者弥补,大部分仍处于未被认识到、甚至被强化的境地.这对市场经济研究和实践十分有害.  相似文献   
45.
目前学界对全球化理论的种类不加区分,实际情况是存在三种全球化理论。第一种是纯资产阶级的全球化理论,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学中的超越民族国家论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界要员的主张和言论可作典型。第二种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世界历史理论。第三种是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现实和理论表示不满的世界体系理论,代表者有华勒斯坦、布罗代尔等人。本文所谈的全球化理论是第一种。全球化理论产生于西方,这一事实注定要给它带来根本性影响。这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它以全球为分析单元,必然会涉及到非西方国家、民族的历…  相似文献   
46.
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客观存在人化自然理论,论说者的简单化理解使其丰富的内涵被抛入视野黑洞之中。回归文本,原生态检视的结果是如下内容:人化自然是人类的基本问题,意谓人类生存的前提是人化自然;变自然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之处;人化自然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区分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与传统哲学中的自然理论相比,人化自然理论已消除了传统哲学自然理论中的客观性陷阱,使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人化自然秉有多重属性,如主体属性、预设属性、法权属性和文明属性等。人化自然与非人化自然的边界处于变动过程之中,前者的边界不断扩张,后者的边界逐步退缩,因而形成人化自然的客观辩证法。人化自然的特质之一是作为主体的人发明并利用中介。人化自然的主要成果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但具体性结果层面显现出多种性质,其中包括对人类有害的性质。人化自然的哲学评价标准是“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  相似文献   
47.
物质本体论面对的五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种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有200余种,都坚持物质本体论。从历史、逻辑和整体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三个角度看,这一本体论有再思考的必要,具体说,它需要解决五大理论难题。一、名实不符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然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其本体论的核心观点就应当是马克思的而非其他人的。事实是,这里的核心观点是恩格斯和列宁的,而非马克思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  相似文献   
48.
个人主义经济价值观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方主流经济学为研究对象 ,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梳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从中找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资借鉴的经济价值观内容 ;二是集中揭示个人主义经济价值观的内在逻辑矛盾及其还原为市场经济实践时导致的三个视野黑洞 ;三是以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类型的形式 ,具体分析个人主义经济价值观与集体主义的相容之处和冲突所在  相似文献   
49.
学派是由不同学术个体研究个性的张显和聚合而形成的社会性团体。与政治、经济和宗教等团体相比,学派的特点明显可见:学术性团体、特殊的研究实践、隐性的学术体制和具有社会历史性影响。判断是否为学派的标准如下:自然形成且以学术为旨归的组织结构、特定的研究方向和风格、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拟亲情性质、拥有叫得响的研究成果、学术主张为学界所瞩目,以及学派不是宗派。学派的产生和存在与学术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不同学派间的争鸣是学术繁荣的前提。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中存在学派,例证有:通史学派、价值论学派、文本学派、中国化学派和范式或叫反思学派。  相似文献   
50.
古希腊哲学家把辩证法理解为对谈技术。黑格尔借康德二律背反思想的冲击力,一改古希腊式的理解传统,把辩证法理解为客观事物和思想观念中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在批判性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人化自然辩证法,其主要内容有三:一、人化自然本体论层面的辩证法;二、人化自然界限扩张与非人化自然界限退缩的辩证法;三、人化自然界限扩张与"自然必然性"界限扩张的辩证法。人化自然辩证法以人的认识和实践为存在范围,用马克思的话表述是"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这种思想逻辑的必然性结论可想而知,人化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