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联句诗之肇起,其源远矣。虞廷《赓歌》,汉武《柏梁》,实为唱和联句之滥觞。至南朝齐梁时,沈约、周颐首倡四声八病之说,联句诗之声律体式始臻完善。但在中唐韩愈之前,联句之作虽多,然文义断续,笔力悬殊,名为联句,实仍各人之制,且又皆寥寥短篇,不及数韵,故影响甚微。至韩愈、孟郊,天才杰出,联句诗始大盛,蔚然成一代之大观。本文即拟对韩愈联句诗作一粗浅之探索。  相似文献   
22.
一联句诗是中国古代格律诗中一种特殊的体裁。它有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它的作者起码不能少于二人,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赋诗者人各一句或数句,多人联缀而成的一种联合体式。第二,讲究字句的对偶。第三,讲究语言的声律。在以上三个特点中,前一点是联句诗所独具的,而后两点则是一般格律诗所共有的。所以,联句诗实际上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联缀而成的律诗或排律。  相似文献   
23.
<正> 《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认识存在着很多分歧。现根据我们所见的材料,将建国以来《西游记》研究中讨论较多,争论较大的几个问题试综述如下。一、关于《西游记》的主题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四种观点。1.正邪相争,而邪不敌正说。这是张天翼在一九五四年提出的观点(见《西游记研究论文集》,以下述及张天翼的观点均见此)。他认为,《西游记》中“神是正,魔是邪,而邪不敌  相似文献   
24.
在真善美三者关系中,孔子最重视“善”,提出了以善为主要标准的文艺审美观,而这个“善”,正是孔子“仁”的政治理想与伦理道德观念在文艺审美观中的体现.《论语》一书中出现“仁”字109次,其中有105次是指孔子的政治理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的.“仁”的内容虽然相当宽泛,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但其核心内容却可由孔子回答其弟子的几次“问仁”的谈话中得知.颜渊问仁,孔子答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以下凡引《论语》中语,均只注篇名);仲弓问仁,孔  相似文献   
25.
王维是唐代诗坛的大家。他的诗,律诗与少陵分席而坐,古诗与太白并驾齐驱,五言诗则为有唐一代宗匠冠冕。特别在山水田园诗方面,他是继田园诗人陶渊明和山水诗人谢灵运之后,我国诗歌史上兼写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本文不拟对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进行全面评价,仅就王诗中的绘画美与音乐美问题作一些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26.
从欧阳修所说的“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及在古文家中扬韩抑柳看,他是提倡先道而后文,充道以为文的。但“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又非以道代文,实为有前提的文道并重观念。尤其是他提出传记文写作的“事信”与“言文”两大基本要求,并对骈体文有全面客观的认识,这更可看出他的文道并重观念  相似文献   
27.
孔子的文艺观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孔子的文艺观,分清其精华与糟粕,不但对正确评价孔子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批判继承古代文艺理论遗产,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和创作,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限于篇幅,本文不对孔子的文艺观进行全面评价,只对其中的中和美观点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8.
老子的“阴柔胜阳刚”观念寇养厚《老子》五千言,文字虽短,但思想内容却极其丰富,而“阴柔胜阳刚”观念即是其主要思想内容之一。本文前四部分从几个大的方面对老子的阴柔胜阳刚观念加以具体论述;最后一部分则对阴柔胜阳刚观念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及启示加以概括论述...  相似文献   
29.
在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孔子是首先强调内容,强调思想内容对艺术形式的决定和支配作用的。他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这本是孔子谈论人的“德”、“言”关系的。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基础,只要有了好的道德品质,就必然能说出有价值的言语;与道德品质相较,人的言语是次要的,能说漂亮话的人,不一定就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他认为“巧言乱德”(《卫灵公》)反对“巧言令色”(《学而》)而缺少仁德的伪君子。孔子对人的“德”、“言”关系的论述,实际就涉及到文艺的内容与  相似文献   
30.
庄子认为,对“道”不可作知性判断与名理言辨,只能靠虚静的心境体悟而得。庄子虚静悟道现的审美意义有三:一是具有审美直觉的显著特征,二是与审美静观相通;三是与审美的非功利性相通。但庄子又主张绝对排斥下面三点:一是主体的理性思考,二是主体清醒的自觉性;三是审美的功利性。这三种观点则各自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