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中的新型模式,多党合作的基本结构为社会主义国家多个政党的和谐共处与良性互动提供了成功范例.要进一步发展和谐的政党关系,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应当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领导的内涵,在执政与参政之间突出合作关系,在互相监督之中体现制约关系,同时在各参政党之间形成相互协作与良性竞争关系,充分调动其参政为民的潜能.  相似文献   
12.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是新时代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社会化是创新工作方法的重要方向,本文首先对统战语境中的社会化概念做多维理解,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社会化的方向。基于对广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深入调研,梳理广州市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特点和社会化运行方式,并对进一步有效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浅析当代中国私营企业主社会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作为私营经济人格化的私营企业主也逐步形成一个新的利益群体,成为我国社会结构变化中倍受关注的社会阶层。他们以其资产私有、雇佣劳动、阶层意识萌生、政治要求凸现等特征以及先富起来的有产者的身份,活跃在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舞台上。在他们的社会贡献和管理劳动逐步得到社会承认的同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社会地位获得了很大提高,这一变化有助于私营经济的健康成长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参政党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组成部分,参政党建设必然内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体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当前民主党派因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提出包含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参政党建设新布局。各民主党派以思想政治建设和履职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组织协同力,着力构建制度体系,促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参政党建设呈现新态势。与此同时,参政党建设在组织发展、人才培养、班子结构、履职能力等方面仍面临新问题,亟须通过创新机制破解难题,推动参政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崔珏 《探求》2011,(2):47-51
社会认同是社会整合的纽带、国家凝聚的粘合剂。经历巨大变迁和转型的社会要实现平稳发展,建构社会认同,实现社会整合十分重要。在转型时期重塑社会认同的过程,实际上是社会自我调适系统的生成过程,包括利益关系的协调、核心价值的确立、治理模式的创新,并使这些领域的发展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协调一致,使社会建设获得稳定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7.
多党合作制度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制度文明。在多党合作恢复和发展的30多年里,制度建设一直是一个核心话题。多党合作制度化问题先后有"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几种提法,但本质上都是制度化。多党合作制度化是制度的规则不断完善、运行日趋规范的过程,也是制度功能有效发挥的状态。提高多党合作的制度化程度,需要进一步规范制度运行,增强参政党的自主性,巩固和构建政治共识,提高政治制度之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智库及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珏 《探求》2009,(5):44-48
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70—80年代以来,智库作为一类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乃至一种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其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智库。本文拟从整体上陈述美国智库的四个发展期及其特点,分析美国智库在公共政策领域发挥的重要影响:产生决策思想,培养决策人才,引导社会共识等等,凸显在高度复杂的现代治理事务中,建立专业化、高水平、有影响的政策研究机构以应对政策难题,提升政策水平,促进社会沟通,达到社会善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监督问题无论是对于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还是政党制度的完善,都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话题。本文试从分析监督的重要意义以及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中民主监督的特点,探讨增强民主监督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