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在是否容忍信徒祭祀祖先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但对民间祭祖活动中的一些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仪式则一致反对,对民间祭祖习俗予以批判。然而,令人尴尬的是他们无法从根本上禁止中国民间社会中的祭祖习俗,即使是对中国教徒也做不到。因此,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在对民间祭祖习俗进行文化批判的同时,对民间祭祖习俗采取某种程度的适应与改造。  相似文献   
42.
文章根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体会,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一些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3.
依据国内外石油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和河北联合大学自身专业特色,分析了新成立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专业定位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地方综合性高校石油工程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相应的培养体系和实施措施。通过在首届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和检验,初步达到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4.
《西游记》中的六耳猕猴并非外在的妖魔,而是孙悟空的心魔。六耳一词在《西游记》之前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代表着第三者。在佛教中耳为六根、六识之一,因此六耳也可借代为由六根生发出来的六识,即人的欲念和妄心。从荣格心理学角度来看,真悟空代表着孙悟空的人格面具,而六耳猕猴幻化的假悟空则是孙悟空人格阴影的投射,真假猴王之战其实就是人格中面具与阴影的冲突。战胜了阴影,也就战胜了自我人格的魔性,但也代表着生命自由精神的削弱和反抗性的消失。  相似文献   
45.
李准是晚清著名的政治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既镇压过革命起义,也率先支持广东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在广东任职期间曾率海军驱逐入侵西江之英国舰队,收复多处被日本商人占领的海岛,因此又是一个维护民族主权的英雄。天津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清末遗闻》稿本一册,记录晚清名公大臣以及维新志士的遗闻轶事,不但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可以补正史之阙。  相似文献   
46.
针对内蒙古清水河县工业开发园区的湿陷性黄土,开展了石灰粉煤灰改良黄土性能的压缩试验、湿陷性试验,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进行了微观形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黄土、石灰、粉煤灰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使黄土的压缩性降低、湿陷性消除、颗粒间的孔隙得以填充密实。本文为内蒙古清水河县工业开发园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面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和施工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47.
农业信息化及其指标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国外相比发展较落后,本文意在从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了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进而对农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认识.  相似文献   
48.
从入教动机看明末至清中前期中国平民信徒的信仰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在对待民间神祇上的实用主义态度,曾使明清时期来华的传教士对福音的传布充满信心,而且,如果单从神父施洗的数量看,即使在禁教时期,传教士的布道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然而,通过对中国平民信徒Ⅰ即教民归化的真实动机的考察,我们发现,对于相当一部分教民而言,他们无法在信仰心理的层面完全摒弃功利主义的影响,即从实际层面来讲,洗礼仪式的完成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收获了一名合格的天主教徒,因为这种归化背后的真实推动力也许并不是天主对天堂永福的承诺,而是他们对现世福祉的祈愿。  相似文献   
49.
论人性和阶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什么是人性?人性和阶级性究竟是什么关系?有没有共同的人性?它同现实生活又是什么关系?这都是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六十年代前后,一些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根据我国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基本上消灭了阶级,提出了我国社会存在着共同人性的问题。这个本质上正确的观点,不但没有被重视和采纳,反而被宣判为宣扬“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而加以挞伐。从此,人性问题就成了使人望而生畏的“禁区”。谁敢  相似文献   
50.
张振国 《学术月刊》2023,(5):202-216
在清代,道府选任受到最高统治者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除分别繁简,划分官缺等级,更是订立请训制度,递折觐见,君臣面对面地问答交流。在此过程中,道府依次与吏部官员、长班、军机章京、苏拉、军机大臣、太监、皇帝(和皇太后)等交流互动,构筑起集事件、人物、行为、空间、时间为一体的生动的“舞台剧”。观看“前台”,透视“幕后”,不仅可以填补官方记载和行政运作的间隙,还能强化官员召见的历史感和现场感。而其间产生的皇帝朱批和官员记忆,为后人观察清朝国家治理和政务运行提供了重要素材。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朱批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记忆有增删、修饰之处,利用时需要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