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20世纪中国美学受西方近代美学和俄苏美学影响巨大 ,具有强烈的形而上倾向。在高密度意识形态国情中 ,2 0世纪中国美学基本丧失了对现实审美活动的操作功能。面对世纪之交的纷彩生活 ,当代美学必须在与现代文化相遇中 ,通过与日常审美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教育的对话 ,实现自身的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22.
文艺的主体性原则由近代启蒙运动创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艺主体性的释读显然具有积极的超越性和重大的重建性。如何使文学艺术家了解人民、熟悉人民,不单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毛泽东对此问题的见解超越了当时一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权威,对今天现代性视域中重建文学艺术家与现实生活关系,文学艺术家与人民大众关系的理解仍具有范式意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代表了东方马克思主义创建文艺主体性、重建现代性文化理解的强劲而富有个性的声音,而且也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无法突围自身传统和语境的超越。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语境中,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现代性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下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3.
文化自觉是人类普遍价值追求。与当代民族多元文化自觉论不同 ,西方近代文化自觉突出地表现为工业化过程中人类对自身文化问题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整合 ,具有明显的形而上人本主义特征。康德哲学以深邃的批判精神 ,对科技文化自觉、宗教文化自觉、政治文化自觉、审美文化自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在扬弃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各种文化意识的同时 ,建构了近代西方文化自觉的基本价值框架 ,为近代西方建立完整文化自觉的价值体系乃至对当代西方文化自觉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4.
百年来文学领域中层出不穷的各种理念、方法可归纳为 2 0世纪中国三种不同的文学研究基本范式 :自在 ,他在 ,实在。自在范式刻意找回文学事实 ,描述文学事实 ,建立文学知识体系 ,但漠视文学研究的历史性、主体性。他在范式追求在社会文化、思想逻辑中找寻文学背后之因 ,却忽略了文学研究的文学本位和个体性。实在范式建构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的对象性关系 ,突出研究的个体判读与经验判断 ,但其研究的真理性、有效性难以普遍确立。2 1世纪中国的文学基本研究范式应是对 2 0世纪三种文学研究基本范式的扬弃、超越和融会  相似文献   
25.
形式主义的美学突破与人文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性理论和反常化方法论对传统美学、诗学的内容优先论、作者中心论和典型方法论是一种有效的颠覆和突破,具有将文学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观念真正区别开来的重要意义,因而成为20世纪现代主义美学的理论基石。然而,形式主义要求文学独立性、反对“文学工具论”的努力是以断绝艺术文本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代价的,它无视作品的历史性、时间性,拒绝文学语言的文化性、对话性,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新的乌托邦,因而是值得我们深刻思索并加以批判的  相似文献   
26.
伴随着“毛泽东热”的方兴未艾,如何用研究的、发展的眼光在二十世纪文化思潮中审视毛泽东文艺思想已成为当代文艺研究的一个热点。1992年6月18日——6月22日,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与大庆师范专科学校共同主办了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学术讨论会,展开了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当代”为中心议题的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27.
康德所面临的真正挑战并不是哲学的,而是整个物质生产与精神破坏、技术的胜利与认识的悖反所构成的近代工业社会。这个社会的主要目的就是与传统压抑相勾结以消解人的自由。康德哲学试图追回失去的人格、恢复人的价值、争取人的自我实现。所以,康德哲学是哲学,也是公众意识,是学术思想,也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放逐上帝:社会批判的起点 康德时代,随着人文主义到来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自我意识和机器化的技术生产方式,社会的组织方式与个人的生存展开不再需要具有原初异化特征的宗教来显现了。宗教的曾有的合理限制转变为对个体的…  相似文献   
28.
在康德美学体系中,最使人迷惑不解的是其崇高理论,著名康德专家R·W·巴雷特尔认为,康德的崇高理论“几乎不能被论述清楚。”然而全面的考察康德美学体系并昭示其崇高理论是通达自由本体的一种否定性取向时,康德崇高理论中的许多困惑便消解了。一在沉思崇高的构成时,康德不仅完全放弃了郎吉奴斯、柏克开启的通过对象的性质判定崇高特征的经验方法,而且改变了他在解析优美和艺术时所使用的综合视角,对崇高的界定,一开始便是分析的。康德发现,作为崇高判断的对象与其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29.
现象与本体的统一———康德的审美形式理论张政文关海峰在近代,审美形式理论的发展直接依赖于哲学认识论,这种看法在理智主义那里被看成一种规律。然而经验主义对此却不以为然,它们借助于直接的审美经验来证明其开创者约翰·洛克的权威。我们认为康德的审美形式理论渊...  相似文献   
30.
美与美感的关系问题曾是西方经典美学的基本问题和理论起点。在西方,美决定了美感与美感生成了美成为两种美学传统和理论阵营的标志,并从柏拉图开始,一直争论到近现代。但康德则发现,美与美感在现实经验中不仅不表现为二元对立,而且也无线性因果关系。实际上,美与美感共生于既非纯主观意识,又非纯生理物质的主体鉴赏判断力。康德对美与美感本源问题的阐释技开了笼罩在美与美感问题上的形而上迷雾,解构了经典美学的阿基米德支点,从而也为20世纪走向人本化、艺术化、日常化的西方当代美学建立了新的理论基点。表现主义美学、分析主义美学、存在主义美学、接受美学、现象学美学等所有在当代西方有重大影响的美学理论无一不是在康德这一理论语境中获得启示,展开自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