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方虹  张军峰  彭博 《创新》2014,8(6):25-29
航空港是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空港经济逐渐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主流经济形态之一。在国家促进空港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中国正掀起一轮空港经济发展热潮。通过梳理空港经济的相关概念,比较国外空港经济的发展特点,总结国外空港经济模式的演进规律,提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创新驱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发展外向型经济等路径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最后提出发展空港经济可以提升城市发展空间、扩展航空产业价值链、促进与世界大都市对接、加速信息化和绿色生态建设,进而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32.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对战前战时的未偿还的公债进行了整理。主要内容:一是对国币公债进行一次性提前加倍清偿;二是对外币公债以“民国三十七年整理公债”换发。公债是在一定的背景之下进行整理的,且对当时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研究战后国民政府的公债整理,俾有助于近现代经济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
34.
李方桂、柯蔚南两位先生合著的《古代西藏碑文研究》是近年来中外学者关于吐蕃碑铭文献研究的高水平著作,其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作者语言学研究专长,对碑文中大量的词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汉藏语义的比较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将古代西藏碑铭文献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古代西藏碑文研究》的研究方法为我们今后研究同类文献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参考文本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我国藏族除聚居在西藏外,还分布在云、川、甘、青四省边界地区。安多藏区位于西藏的东北,川、甘、青三省边界上。藏史称多康中之多麦即安多地区。当今辞书对安多(aredo)也有解释:说青海、甘肃南部和四川北部一带藏族地区;或说甘、青、川三省讲藏语安多方言的地区。其实,两种说法一个意思。这一地区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36.
37.
彭博 《日本研究》2013,(1):7-11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学原理.结果表明,我国经济规模的增长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的形成;对日直接投资替代了对日出口;中国对日直接投资与日元升值显著正相关;日本对华投资作为技术外溢的渠道促进了中国对日直接投资的发展,但影响系数较小;因我国资本账户管制和金融市场不完善,利率变动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38.
陈亮  彭博 《劳动世界》2013,(1):117-121
保险需求对保险供给、保险险种开发和设计乃至整个保险行业长期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我国的保险市场需求,有助于保险行业险种的开发,也有利于政府采取相应政策对保险行业进行宏观调控。本文的试图通过通过研究分析90年以来的历史数据,分析了我国保险市场的需求现状以及趋势,后半部分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多变量因素模型,使用实际的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估计,以期能对我国保险市场需求影响因素进行解释与探索。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
保险需求对保险供给、保险险种开发和设计乃至整个保险行业长期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我国的保险市场需求,有助于保险行业险种的开发,也有利于政府采取相应政策对保险行业进行宏观调控.本文的试图通过通过研究分析90年以来的历史数据,分析了我国保险市场的需求现状以及趋势,后半部分试图通过建立一个多变量因素模型,使用实际的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估计,以期能对我国保险市场需求影响因素进行解释与探索.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0.
东北地区作为满族的"龙兴之地",清前期和中期多数是旗人聚居.清朝统治者对东北地区的旗人实行旗屯管理制,守堡即是旗屯的基层社会主要管理者.清代东北地区的守堡,最早设立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专为基层旗屯管理而设置,是一种"准行政"的旗人自治组织体制.守堡的名称与管理范围并不固定,体现了清廷在乡村治理上的实用主义特征.守堡选自于旗人,待遇、选任与考核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是清代"旗民分治"政策的典型代表.守堡"立于官民之间",于"上"传达、协助,于"下"管理、教化,具有行政、经济、治安、教化等较为全面的职能,虽然名义上受州、县官府的管辖,但更多的是旗人自治.到了清末,守堡在旗屯管理和维护旗人利益上基本失去作用,最终被裁撤.纵观守堡制度存续期间东北地区的历史发展,这种旗屯自治有效地维护了旗屯社会秩序的稳定,基本达到了守护"龙兴之地"的目的.从国家层面而言,守堡的设置具有其独特的政治意义;从社会层面而言,守堡的消亡是旗民融合的内生需求与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