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
脚气病、性病、天花:汉代疑问疾病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卫 《浙江学刊》2015,(2):54-70
对汉代的某些疾病的认定学界有不同意见,本文对脚气病、性病和天花在汉代是否存在进行了讨论。通过对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的分析,本文认为长江流域(也包括珠江流域)脚气病的发生和流行大致与稻米成为主要食物以及稻米加工精致化同时或稍后,这个过程的发生大约在战国时期到两汉。现存的秦汉文献和文物资料中既没有性病的确凿资料,也没有显示与性病有关的社会因素,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在汉代尚不存在。天花在中国的第一次大流行大约在公元476年—497年之间,它的传入应当更早一些,但汉代尚无此病。  相似文献   
12.
道与言     
历史伟人和精英的错误经常被后人原谅淡忘,或者被后人找出诸如“不可避免”等借口来笨拙地为其开脱。  相似文献   
13.
“大丈夫”是汉代男性经常使用的熟语,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男子的精神世界。这篇短文拟对“大丈夫”语辞的社会心理意义进行初步考察。“丈夫”是先秦时期即已出现的对成年男性的一般称谓。《谷梁传》文公十二年云:“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论衡·气寿》谈到这个语辞的来源时说:“譬犹人形一丈,正形也”,故“名男子为丈夫”。王充的说法是否追溯到这个词汇的本源,因史料不足尚不能确定。但汉代人承袭了先秦时的这一语称习惯则应是不争的事实。所谓“生为婴儿,长为丈夫,老为父翁。”(D两汉史籍这一语汇在日常生活中出现…  相似文献   
14.
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面对历史和现实,不断总结我国的经验教训,提出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并把对外贸易提升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一个战略问题来认识。通过对邓小平一系列对外贸易思想的阐述,认为其对外贸易思想不仅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已加入WTO后的中国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两汉四百余年中,一大批政论家和思想家对婚姻家庭关系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横向考察,这一时期的婚姻思想演奏了四部曲:第一部曲,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封建正统思想家,吸取、融汇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先秦诸派学说申男尊女卑、奉先思孝思想,并进一步发展成“三纲五常”和“三纲六纪”的观念。第二部曲,一些富于责任感和现实感的进步思想家,针对当时婚姻关系中的诸种弊端,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进步思想理论。第三部曲,哲学思想与社会婚姻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感应”观念对婚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部曲,宗教迷信意识在婚姻思想中进一步褪色与淡化。这四个方面内容,无论在古代中国抑或古代世界婚姻思想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总体意义上的承先启后的枢纽,它打给后世的印记深刻而广泛,这是无庸赘言的。然而,值得注意的另一方面是其所固有的某些时代特征,它在秦汉之后的岁月中或消失或转型,从而表明文化传承中的复杂性。秦汉王朝的精神风貌便构成了这些时代特征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论尼采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尼采对历史研究轻蔑评判的表层语辞下,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哲学观念。这一切是以他对兰克学派浓烈的怀疑情绪为起点的。尼采历史哲学的思路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对“上帝已死”和人的选择力、创造力的论述,阐明历史活动的非决定性倾向;第二,探讨并确认历史过程的相对性和历史认识的相对性;第三,强调社会的进化过程是非机械的“变化”与进化目的的“同一”。尼采富有诗性的历史哲学话语,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它是历史观念从19世纪走向20世纪的一个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18.
历史意识出现于何时?中国的传统史学形成于何时?本文从此出发,对中国传统史学的产生、发展轨迹和在各个历史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的特点、表现形式等等,进行了比较深入地分析。作者认为:在传统面前,往往是行为上继承来得容易,口头上抛弃来得容易,扬弃则来得异乎寻常的困难,而扬弃又是科学进步的唯一必由之路。为了扬弃而注目于传统、正视传统,正是作者撰写此文的意图。  相似文献   
19.
吕后这个历史人物,究竟是应当肯定,还是应该否定? 许多同志对吕后是根本否定的,他们认为吕后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一个“叛国篡权的野心家、阴谋家”,“是阴谋家、野心家的一生。她大搞阴谋诡计,排除异己,扶植诸吕”,“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显然,这些观点博得了史学界大多数同志的赞同:先是某些省在高考中出题,要考生举出吕后大搞阴谋诡计、叛国篡权的例子;接着,人们在论述汉初七十年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时,“开除”了吕后掌权的十四年,西汉初期的历史从刘邦直接“飞”到文帝;最后,到目前为止,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相当牢固地树立了这样的观念:吕后是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20.
血族复仇是原始社会氏族或部落之间解决伤害纠纷的合理手段。随着国家的出现和司法机构的设立,复仇行为逐渐受到法律的约束。然而,作为上古时代的一种遗风,各个民族在进入阶级社会后,仍不同程度存在复仇习俗。本文拟对前人鲜有论及的汉代汉族人民中的复仇风习做初步探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