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富那夜奢,又作富那奢,为禅宗西土传承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然而他前有胁尊者,后有马鸣,因此他的光芒却被影响更大的老师与弟子掩盖了,成了两颗巨星之间的点缀,乃至连他的存在在后世也成了问题。鸠摩罗什编译《马鸣菩萨传》,干脆将马鸣直承胁尊者,将富那夜奢一笔勾销。也许是由于受到罗什的影响,僧祐《萨部多记》以胁尊者为第十,马鸣为第十一,又录《长安城内齐公寺萨婆多部佛大跋陀罗师宗相承略传》,以勒比丘《胁尊者》为第八,马鸣为第九,富那夜奢的名字同样不见了,而胁尊者与马鸣相连,似乎也认可或印证了马鸣为胁尊者直传弟子…  相似文献   
12.
在《聊斋志异》中 ,梦 ,作为一种审美客体 ,是作者借以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思、审美感受和人生体验 ,以及结构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它扑朔迷离 ,奇幻莫测 ,但又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 ,是作者的理性思考和现实精神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问题频发的社会大背景下,以环境法的视角研究环境伦理以及环境伦理与环境法的关系,并将环境伦理运用到环境保护的法律实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界定环境伦理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环境伦理与环境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重要关系进行分析,并以此对环境伦理本体进行反思与重构,以期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双重支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华文化的渊源 ,河图、洛书与太极图一直很受重视。从数学与哲学的角度对河图、洛书与太极图进行新的解释 ,我们看到洛书、太极图与黄金分割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不过太极图与河图、洛书是以数学形式表示的宇宙结构图。  相似文献   
15.
山东明清两代杂剧承继元杂剧余绪,顺应社会的发展,在思想上有着深深的历史烙印和特征,在艺术上也呈现出了一些变化。明代杂剧在山东一度消沉,但也不乏闪光点,思想内容上凸现出反封建意识,艺术上更趋完美。清代杂剧在山东又显繁盛,其流变更加多彩。在思想内容上,儒家道统思想鲜明,人文气息浓郁;在艺术上,呈现出抒情色彩鲜明,语言典雅,文体精悍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之后的又一部以婚姻家庭为中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世情小说。它是一部丰富详细的文化史料,保存了大量的戏曲史料,反映了作为通俗艺术的戏曲文化在当时的演出情况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反思我国大学学报界几个倾向性的问题——过分强调大学学报的所谓特色化、专业化、去同质化和数字化,可以发现:特色化强调特色是学报生命力之所在,其命题本末倒置,不能成立;专业化认为综合性学报已经不适应形势了,必须进行专业化改革,其实质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同质化不知道数据和结论是科学的根本,同质化实际上是学术追求的必然结果;数字化含义不明,企图让学报编辑舍本逐末,显得幼稚。对于这些无谓的虚拟命题,我国大学学报的管理者、编辑者,不应浪费过多的时间,因为特色化、专业化、去同质化、数字化等不是大学学报发展的关键。目前来看,真正清楚大学学报的使命;在学报评价问题上改弦更张,实行二维评估制度才是学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摘要]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核心,也是佛教与儒家争论的焦点。佛教认同孝道,但又不完全认同儒家的孝道,而主张佛教也有更高的孝道,是大孝、真孝。洞山良价坚持佛教的孝道,同时也建立了一套具有佛教特色的师友伦理观,丰富了中国传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师子比丘是禅宗西土传承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弄清这一环节,也就难以说明二十八祖说成立的历史依据,无从揭示中国禅宗的印度渊源。然而由于资料匮乏,传闻冥迷,欲求其实,实是大难,但遍计诸说,略述其迹而已。 据现有材料,最早提到师子比丘的应是由智严带来梵本、宝云翻译的《付法藏经》6卷,译于元嘉末年,然是经已经不存,但存北魏昙曜于和平三年(462)杂集宝云译本残篇及诸书所成的《付法藏传》。稍后是梁僧 《出三藏记集》中所集之《萨婆多记》与觉贤一系所传的《长安城内齐公寺萨婆多部佛大股陀罗师宗相承略传》,僧信…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的内涵提升到确保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关键的高度,并从认知、情欲、环境等方面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挖掘并发扬这些心理健康思想对于当前促进人们身心和谐,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