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佛教中净土宗的形成过程,认为慧远与净土宗的形成没有什么关系,昙鸾才是中国净土宗的真正创始人。在净土宗的发展中,道绰又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漫谈敦煌遗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来,从1983年参加兰州的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大会至今,我与敦煌学也算有了四分之一世纪的缘分,但现在来做这篇命题作文,仍有不知从何处下手之感.在此就几个工作中遇到的小问题谈谈看法,以求教于同好.  相似文献   
23.
敦煌遗书散藏在世界各地,本文就敦煌遗书散藏的状况进行了论述,并论述了敦煌遗书编目的紧迫性,在追述各国学者进行敦煌遗书编目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编定世界性的敦煌遗书总目的设想。  相似文献   
24.
关于印度初期佛教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初期佛教,是全部佛教发展史的根,因此,初期佛教在佛教研究中地位之重要,不言自明。近十几年以来,我国在印度初期佛教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过,仍有不少领域需要开拓;已经开拓的领域,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此前,笔者曾经对初期佛教起源问题提出过自己的一些观点,本文则拟对初期佛教研究中的其它若干问题提出一些想法,以求教于先进与同好。  相似文献   
25.
民国的官场,就像一面哈哈镜。一些头面人物表面上被奉为领袖、总统、统帅、将军,其实,这些人的行为表现像哈哈镜中的人一样千奇百怪。他们的丑态,正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官场的缩影。 下面选摘了几则官场中的怪现象,反映了民国时期达官贵人、军阀政客的专横、独裁、贪婪、欺诈、弄权、投机、谄媚、迷信以及骄奢淫逸。从中可以窥见民国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名为“笑林”,却非纯粹的笑话,既令人捧腹,又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26.
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印度河文明遗址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它的兴趣持续不衰。许多专家学者们对它进行了辛勤的发掘、考证与研究,出版了不少研究著作。印度河文明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印度历史的传统观点,使在印度古代史研究中一直占统治地位的“雅利安中心  相似文献   
27.
在众多的人口理论学者中,马寅初先生是最多杰出的一位。他以忠诚可贵坚持真理,维护学术尊严的高风亮节,博得了全国人民的称颂,历史最终也得出了结论,马寅初先生的人口思想想重新得到肯定。人们也有理由提出:如果我们早一点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早一点采取控制人口的有关措施,肯定地说,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要缓慢得多。但是,在有关人口理论的宣传中,把计划生育中出现的问题,仅仅归结为一场不正确的批判。认为是“批错一个人,误增三亿人”,这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28.
从吠陀到奥义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吠陀本集吠陀,是梵文Veda的音译,意译为“明”,即知识。它是印度上古文献的总集,是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根本经典。千百年来,它对印度人民的精神生活及社会习俗发挥着持久而强大的影响。吠陀一词有广、狭两种意义。广义的吠陀指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及天启经,法经,家庭经等一批经书,还包括一批附属文献。狭义的吠陀仅指吠陀本集。婆罗门宣称,吠陀文献的主要部分,即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及天启经,都不是凡人创作的,而是圣人们凭藉“天启”而诵出的,是天神意志的表述。因而,它们具有不容怀疑的权威。这一观点,称作“吠陀天启”。  相似文献   
29.
近代以来,中外不少佛教研究者都认为佛教主张无灵魂。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本文想以研究者们经常援引的《那先比丘经》(以下简称《那经》)为对象探讨一下其中所反映的灵魂观。灵魂观念产生得很早,还在远古时代,人们不了解自己身体的构造,对一些生理现象、精神活动无法解释,他们不把人的思维与感觉看作是人体固有的功能,而把它抽象为一种寓于肉体内部又独立于肉体、可以自由活动的神秘的超自然存在,并由此产生灵魂不死的观  相似文献   
30.
以"宗派"来解释隋唐佛教的生态,是否符合中国佛教的史实?"宗派"如何定义?隋唐佛教可分几宗?这些问题虽经汤用彤、任继愈、杜继文及日本佛学界众多学者研究,至今仍然莫衷一是。从敦煌文献来看,众多的中华撰著及汉译典籍证明,隋唐时期敦煌存在"佛教十宗":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三阶教,以及尚待深入研究的藏传汉文佛教。但是,敦煌地区的寺院和僧人究属何宗,依据现有文献,却无从判定。考虑到"宗派"一词在宋以前的文献中最多出现过三次,宗派佛教在隋唐敦煌佛教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是否主流、与佛教信仰是什么关系,都成了敦煌遗书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