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关键。一、正确认识权力,在权力入口上把关设防腐败的根源在于权力的倾斜,而权力的倾斜取决于权力观的正确与否。如何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使广大党员和干部真正认识到权力是人民所赋于的,必须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从而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确保权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的制度性改革对象———保甲制被南京国民党政府重新拾起 ,并逐渐在全国推行 ,这就是所谓保甲制的“复兴”。这种“复兴”固然与传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由于具体历史背景的不同 ,国民党这时推行的保甲可分为“剿共”保甲和“新县制”保甲两种体制 ,它们在推行目的、具体内容和性质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同时 ,它们又同属于保甲制由式微到复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保甲与自治的关系由相互对立发展到了相互融通 ,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也在一步步地加强 ,出现了国家政权“内卷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新学教育将地方教育机构置于政府系统管理范围之内,使原来地方社区的文化传承变为超地方的“国家事业”。而地方的旧学教育势力却并非心甘情愿退出历史舞台,这样就在国家与地方之间展开了一场以对教育阵地的争夺为中心的权力较量。在这场文化与权力的竞争中,尽管乡间新学始终没能战胜强大的私塾组织,但是传统私塾在新学教育制度的冲击和熏陶下渐渐流露出趋新的气象,二者并存、相融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非新非旧、亦新亦旧的乡村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乌鸦颈村是广西博白县一个以陈姓为单一族姓的普通客家村落.自该村形成以后,陈氏家族的崇祖祭祀、日常生活甚至生产活动都围绕着"厅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村民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人口流动性增大,宗族的凝聚力开始弱化,围绕"厅堂"聚居的客家人开始散居村落的周边,乌鸦颈村出现了"空心村"现象,客家文化也在发生着嬗变.但其在现代化冲击下所发生的嬗变的走向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伟中 《社会工作》2009,(11):45-46
提前与大墙里的服务对象通信联系,让禁毒社工单老师在工作中尝到了甜头,好几名服务对象解教回来后,都会按照信中的约定主动跑来与他见面,并且后续的帮教工作开展也很顺利。因此,他觉得:提前介入是一种非常好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先明  李伟中 《河北学刊》2002,22(5):146-150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和邹平乡村建设派分别构建了一套比较典型的乡村保卫体制——邹平实验县的联庄会与新桂系民团。这两种体制有着一些相同的特点,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历史上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并对中国乡村社会的近代转型也起过积极作用。对这两种体制进行研究,无疑有着相当的史学价值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