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们时代里的真正革命 今天,我们感受到的新工业革命,或许要比十八、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更加深刻。我们时代里的真正革命不是政治的,而是经济和社会的。这种革命正在使我们的活动,组织模式,关系风格和推理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十九世纪的历史学家用了很长时间发现新时期的伟大事业不是政治革命,而是出自那个仍在大量地使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变成工厂工人的工业革命。正是那个工业革命,十七、十八世纪的农业和手工业社会的基础才遭到了摧毁。 然而,这个曾经被我们作过那么多评论的工业革命现正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首先是受雇工人数的大量减少。七十年代初的法国,有650万人被工业企业雇用,现在只有500万雇员。十五年来,每年失去的职工达10万,占职工总  相似文献   
32.
社区治理: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友梅 《社会》2007,27(2):159-159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civil society”和“community”两个概念的具体内涵在中国学术话语中的变化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中国城市基层社区中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以及这种微观基础与“社区共治”和社区“治理结构”的微妙联系,同时也提醒读者,要深刻揭示这种微妙联系,就必须把研究视角聚焦到具体行动空间的权力关系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33.
李友梅 《社会》2005,(1):1-2
《社会》杂志是中国社会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以来创刊最早 的社会学专业刊物,在20多年的实践历程中,它受到了社会学界和广 大社会学爱好者的真诚关怀和帮助,曾为推动中国社会学的学科重建 和知识普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今天,它以更为学术的面貌展现在读 者面前,意味着她有了新的定位、新的境界和更高的追求,也预示着它 要为中国社会学的未来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35.
重塑转型期的社会认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友梅 《社会学研究》2007,22(2):183-186
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学探索,需要关注“社会自我调适系统”的生成,这其实也是新时期社会认同再结构的过程。如何把握好社会认同的基础性领域,并了解它们间的配合机制对社会整合的影响,是当今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社会认同的基础性领域社会认同在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对于社会团体而言,是增强内聚力的必要条件。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它是一个社会的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现实中的社会认同有多种类型,它们作用于不同的社会领域,被不同社会群体所利用,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构成。但无论社会认…  相似文献   
36.
经典观点认为,组织是通过确定的、具有理性目标而得以统一和协调,并被完全结构化了的整体,它是为这些目标服务才存在的。 随着组织研究的深化,我们至少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上述经典模式提出质疑。首先是由于限定合理性思想的引入,并对各个层次上的人的行动施加影响,从而使组织的合理性与情感性(即所谓的人类行为的非理性)之间相对立的这一事实成为可能。其次是由于一切组织都具有潜在的无秩序特征,从而使组织的真实运转与经典模式中假设的协调不相符合。第三是由于组织边际的人为特征,从而使寓于行动结构和行动范围的组织弹性得以显著表现。  相似文献   
37.
近五十年中,西方组织社会学研究的成果不断表明,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越来越战略化和权力化。透过这些现象,人们发现了一种基于不同体系之间的组织存在,这个组织同时与日常生活的各种领域相联系。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谁是它的建立者呢?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经是这个组织的成员,或许还有过作为组织者的体验。其实,每当我们要着手办某事的时候,不免会感到进行组织的必要。因为个体拥有资源总是有限的,组织的目的在于建立必需的联系,以便获得他人合作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是集体活动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对约束反作用的结…  相似文献   
38.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巴黎政治研究所社会学高级研究室负责人米歇·克鲁吉耶教授(MICHEL CROZIER)应邀于1982年4月14日在上海为社会学界作了题为《社会组织结构的分析》的学术报告,重点讲述了组织社会学在法国社会学界所占的地位以及组织社会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他认为:所谓组织就是包括各种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从事一项共同的工作,通过这样的工作来争取得到一个更好的结果。人们之所以聚集在一起工作,为结果而努力,是因为他们觉得在一起工作要比各自独立工作能得到更大的收获。但是,这样  相似文献   
39.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探寻社会发展规律,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探索中突破了社会主义认识的传统束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中国道路,为人类文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中国实践的内在逻辑表明,人民至上的价值品格能够引领全社会走向共同富裕,促成人民性与公共性融合并进,并在化解主体间张力的同时激发协力发展的澎湃活力。面对中国的实践,我们看到有许多值得社会学者以新的理论视角进行认知、概括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