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感性教育:美育的现代性命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传统的美育观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陶冶论”,偏重理和规范,这种“陶冶论”在二十世纪中国美育理论中也占主导。然而,美育作为一个在现代化进程中被提出来年命题,其现代性意义是感性教育,这个“感性”是贯通了肉体和精神的个体性概念。现代美育着眼于促进个体的审美( 感性) 发展,激发生命活力,提升情感境界,培养创造能力,最终与其他教育一起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2.
文学审美论是 19世纪以来带有全球性的文学观和方法论 ,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 (包括创作、批评和理论研究 )有深刻影响。本文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 ,通过对欧美文学审美论的哲学美学基础和唯美主义思潮两方面的分析 ,引出对文学审美论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 ,试图揭示其精神实质和作为方法论的局限 ,并澄清以往学术界在这些问题上存在的某些误读或误解。  相似文献   
23.
美育与德育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育与德育关系论杜卫美育与德育的关系问题是美育理论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目前,理论界在这一问题上研究仍不够深人,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比较多地关注于美育方法在德育实践中的借用,于是,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似乎成了美育“形式”与德育“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笔者认...  相似文献   
24.
我国美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瞻杜卫本文着眼于我国80年代以来美育理论研究的实际.分析其基本理论框架、主要论题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我国美育理论研究发展的前景。中国的美育思想有悠久的历史.而美育理论的研究却是在二十世纪开始的,并且形成了两个发展时期,一个是...  相似文献   
25.
鲁迅与果戈里两位文学大师,生不同时,地隔欧亚。可是,他们的两位骄傲的产儿——《狂人日记》却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在世界艺术之宫里相视而笑,形影不离。正如普希金历描绘的“他们交溶了,浪花和岩石,诗和散文,冰和水”。然而浪花与岩石,诗与散文,冰与水毕竟不一  相似文献   
26.
赵紫阳同志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提出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把美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对美育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使美育理论研究的深入显得更为迫切。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出发,从总体上探讨审美教育的独特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27.
当代青少年审美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对策杜卫“审美发展”(aestheticdevelopment)研究是本世纪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它主要研究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意识的发展变化。这项研究目前有两个层面:一是研究个体审美心理结构和...  相似文献   
28.
从反映论到审美反映论的发展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反映论是我国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描述新时期文学理论界对传统文学反映论的质疑和审美反映论的提出,着重分析了审美反映论的理论意义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的贡献,认为:把审美范畴引入文学反映论是对文学反映理论的重要发展,丰富了对文学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指出了审美反映论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9.
本文探讨了问题行为的概念及其几种分类方法,明确了问题行为的定义及类型,并详细描述了常用的三种问题行为干预方法:行为干预法、认知干预法和感觉统合训练法。并对它们在实际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0.
国内关于审美心理结构的研究较多地采用以普通心理要素分析为主的方法,即对感觉、知觉、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心理要素在审美经验中各自的功能进行分析。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利用普通心理学的现成材料,而且也较简便。但是,这种方法却很难把握审美心理结构的系统特征。审美心理是复杂的,审美能力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质。对此,康德已指出,审美鉴赏是诸心理功能协调自由的活动,这种观点启发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把握审美能力的结构。事实上,感觉、知觉、想象、情感等心理要素不能被简单地归属于认识的、实践的或审美的,没有专门从事数学计算的想象力,也没有专门从事音乐欣赏的听觉。某一心理要素之所以在不同的活动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主要是由于它与其它心理要素之间的不同结构关系。因此,本文主要从这种复杂而独特的结构出发,着重揭示它的系统功能的特征,并找到这些独特功能的互相关系。本文就试图从功能的角度来描述审美能力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