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5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27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203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领导方式并不是如同行云流水般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程度上要来一个180°的转换,为什么?因为领导情境变了。领导情景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常规发展是一种领导方式,非常时期,出现危机的时候,又是一种领导方式,不同情境下,领导方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2.
杨思远 《河北学刊》2005,25(5):194-198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既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又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正确认识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宗教问题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对宗教的本质和作用作出了新的阐释,并对宗教的社会功能及其两重性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53.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结合的产物,对人才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阐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寻找更加完善的途径,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4.
数字经济背景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影响,事关健康中国建设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基于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从微观个体视角探究互联网对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虽然提高了老年人健康水平,但显著扩大了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程度,形成老年人健康收益的数字鸿沟。这一效应还呈现性别、年龄、城乡、区域异质性,使用互联网显著扩大了男性、低龄、城镇和东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差异。机制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这一过程中分别起正向和负向调节作用。在数字包容理念下,应从基础设施均等化建设和适老化改造、老年教育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助力老年人跨越互联网“接入沟”和“技能沟”,使全民共享数字红利。  相似文献   
55.
分配机制,就是分配主体按照经济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进行分配,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所产生的经济行为方式。任何社会的经济运行中都要有一种或几种分配机制来调节社会资源和剩余产品的分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就是通过这种劳动按比例分配所借以实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即分配机制的变化,或说是分配机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56.
基于信息转化途径的南方传统建筑生态技术资源再生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建筑生态技术经验,对其再生利用具有节约社会资源的意义,目前在再生利用的转化问题上尚缺乏科学性的解决方法。本文引入信息资源开发理论,提出"信息转化途径"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通过信息采集、加工和应用三个环节技术程序的附加,可最终实现这一复杂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57.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在其社会实践观和社会生产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由社会生成论、社会存在论、社会认识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矛盾论、社会运动发展论、社会历史规律论、社会发展趋势论、社会历史多样性和选择性理论、社会主义共户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这一系列有机联系的理论所构成。实践不仅确定了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生成,还确定7社会的存在和演变的方式,并把自发起作用的规律演变为为人认识和利用的自觉活动的规律。决定历史具体进程的所谓“历史合力”,亦即各种社会实践密切联系、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力量。正是生产性社会实践的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形式,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而未来社会的性质和状况,同样还是由未来生产性社会实践的性质和状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8.
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然而,这个历史观被第二国际理论家和前苏联哲学教科书严重歪曲。针对这种被歪曲的社会历史观,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戈德曼、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人都提出了质疑,并作出了自己的回答。限于篇幅,这里仅就戈德曼的社会历史观作一简评。首先,社会历史是实践认识的动态性功能意义结构。戈德曼的社会历史观是在吸收借鉴卢卡奇的总体性历史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阿尔都塞的多元因果结构历史观之基础上,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而展开其思路的。戈德曼尽管对阿尔都塞的无主体结构主义明…  相似文献   
59.
杨思卓 《社区》2013,(35):37-37
据说比尔·盖茨从不坐头等舱,当别人问他原因时,他反问:“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要说速度嘛,头等舱的确并不比经济舱快,但要说到价格,头等舱确确实实要比经济舱高出许多。火车也是如此,头等车厢要比普通座位的价格高很多。  相似文献   
60.
经国务院批准,1996年12月22日财政部令第6号发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从1997年1月1日起执行。这是我国预算类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件大事,对于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规则》将原来实行的“全额预算、差额预算、自收自支预算”的三种预算模式改为“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节约留用”的新预算管理模式。并根据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新情况,改变厂原制度重点管理预算内财政拨款及支出的传统管理人式,确立了事业单位大收人、大支出的观念,实行全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