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6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1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0篇 |
人才学 | 5篇 |
人口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127篇 |
理论方法论 | 30篇 |
综合类 | 203篇 |
社会学 | 15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乡村社区营造何以成功?——来自关中袁家村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国家自上而下的社区规划变迁,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组织载体和制度保障,但农民的主体性和社区的自主性依然没有被充分激发起来。文献研究发现,对社区内涵和定位认识的不同理解会产生农村社区建设是基于共同体意识的凝聚、还是国家行政权力向基层社会延伸两种演进脉络。以关中袁家村为例,从为何营造、营造什么、怎样营造三个层面切入,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改善民生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产、文、人、地、景”的乡村社区营造,国家规划变迁和社区自主实践相结合。指出乡村社区营造何以成功的启示是“三位一体”现代社区内涵的正确理解及其功能的准确定位,其引发的本土实践体现了国家主导和社会参与的互构效应。 相似文献
72.
73.
"民工荒"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民工荒”即民工短缺,而民工就是农民工,而且主要是指进城农民工。进城农民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主要形式。但近几年,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却出现了大范围的“民工荒”——民工短缺现象。其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一是工资的廉价和对农民工权益的忽视;二是劳动力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三是农民工阶级意识的萌芽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四是结构性缺工,尤其是严重缺少技工。“民工荒”客观上使企业招工犯难,但却对农民工工资的提高、劳动条件的改善、技工的增加乃至农民与农民工分化的巩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不仅不会使农民工倒退到农民,相反对农民工阶级自身发展来说是一个健康因素。 相似文献
74.
东星航空原董事长兰世立2007年曾感叹,这一年“时而在天堂,时而在地狱”。到了2008-2009年,这天堂、地狱两重天的滋味似乎变得更浓更烈。但是,他没有料到,仅1年之后,天堂真变成了地狱:2010年4月9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兰世立有期徒刑4年。 相似文献
75.
如今,很多企业热衷于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但却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制度流于形式,仿佛只给企业穿上了一套华丽的外衣。实际上,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管理思想中汲取营养,逐步改善企业内外部的管理水平,并让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许比盲目引进西方管理理论更有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6.
分配机制,就是分配主体按照经济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成果进行分配,以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所产生的经济行为方式。任何社会的经济运行中都要有一种或几种分配机制来调节社会资源和剩余产品的分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就是通过这种劳动按比例分配所借以实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文所要研究的就是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即分配机制的变化,或说是分配机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77.
科学社会主义取代空想社会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在20世纪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初级社会主义制度在一批较为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势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就连封建王公贵族和法西斯主义分子也打起社会主义的旗号。从欧洲到亚洲,从非洲到美洲,各色社会主义理论、各种社会主义运动、各样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起来,社会主义真所谓“其兴也勃焉”。然而,到了20世纪末期,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又可谓“其亡也忽焉”,或分崩离析,或改弦更张。于是福山宣称历史终结于资本主义,布热津斯基扬言社会主义大失败,几乎一夜之间世界… 相似文献
78.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既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又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正确认识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宗教问题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对宗教的本质和作用作出了新的阐释,并对宗教的社会功能及其两重性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79.
国民革命与少数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由汉族和几十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不过,少数民族既非一个单独民族的称谓,又非如中华民族具有广泛自我认同的民族总称,而是古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对其他民族最为常用的统称.学界对少数民族的研究,倾力于几十个民族实体,较少关注它从概念提出至广泛使用再到被接受的整体过程.探析国民革命时期少数民族观念产生、演化的早期经历及其具体所指,对理解后来的民族观念和问题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在其社会实践观和社会生产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由社会生成论、社会存在论、社会认识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矛盾论、社会运动发展论、社会历史规律论、社会发展趋势论、社会历史多样性和选择性理论、社会主义共户主义社会建设理论这一系列有机联系的理论所构成。实践不仅确定了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生成,还确定7社会的存在和演变的方式,并把自发起作用的规律演变为为人认识和利用的自觉活动的规律。决定历史具体进程的所谓“历史合力”,亦即各种社会实践密切联系、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力量。正是生产性社会实践的发展状况决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形式,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而未来社会的性质和状况,同样还是由未来生产性社会实践的性质和状况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