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66篇 |
理论方法论 | 37篇 |
综合类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侠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现象,主要是文学阐释的产物.金庸小说不同于侠的古典阐释,它以现代意识重构了侠的形象和侠的世界.金庸对侠的现代阐释,使武侠小说获得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和更深刻的思想内涵,金庸小说也登上了武侠小说的顶峰.另一方面,对侠的现代阐释又摧毁了武侠小说这一古典文体的理性主义基础,造成了武侠小说的终结.这就是金庸小说的独特历史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32.
33.
审美不是感性活动,而是独立的、自由的生存方式。生存具有现实性和超越性,而审美克服了现实生存的局限、进入自由的领域,审美使主客对立变成了主体间性,使现实主体升华为自由的个性,使现实对象升华为自由的世界。 相似文献
34.
金庸、琼瑶小说的传播与大陆通俗文学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时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3):31-36
以金庸和琼瑶小说为代表的港台通俗文学在大陆的传播引发了大陆通俗文学的兴起。它的勃兴与繁荣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文学观念,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完成了中国文学的雅俗分流,弥补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片面性,是现代社会的必然产物。这一特殊的文学传播现象体现了文学传播的几条规律:第一,当代文学传播不是无序的,而是循着现代性的方向;第二,文学传播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具有互补性;第三,文学传播的现代性决定了文学必然是走向世界文学,这并不等于文学的趋同性、文学拒绝全球化。文学传播的结果不是简单的同化,而是多元共生。 相似文献
35.
此在和本有是海德格尔前后期哲学的两个关键性概念.从此在到本有的转变体现了海德格尔思想本身的发展脉络,即从生存论到存在论的转变.前期海德格尔的存在的含义是“是”,这是一个形而上学概念的残留.他从生存论出发,试图通过此在的向死存在获得本真自我,通过良知和先行的决心把握存在的意义,但最终未能成功.后期海德格尔抛弃了以此在领会存在意义的思路,提出了“本有”这一概念,实际上替代了存在概念.他用本有的时间—游戏—空间、本有之道说分别代替此在的时间性、话语性.作为源初的给予性,本有聚集了天、地、神、人,表达了人与世界的共属一体,具有超越性和主体间性,使存在的意义显现. 相似文献
36.
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的关注,其实是他对创作者与他人的主体间关系的关注的反映。主体间性理论深切关注自我与他人、世界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审美领域里,作者与主人公相互之间不再是客体性的"我—它"关系,而是主体间性的"我—你"关系。创作者、接受者和主人公之间通过文本进行"审美交往",文本世界中回荡着不同主体间的异质共存的声音。 相似文献
37.
38.
非自觉意识为传统的心理学和哲学所忽视,例如当前国内的心理学教科书根本不讲直觉、灵感,想象也仅仅被纳入记忆功能(联想);哲学认识论只谈逻辑思维,而排除了非自觉意识的哲学思考。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证明,知识的创造必须有非自觉意识的参与,直觉、想象和灵感作为创造性意识是科学发现的直接的、关键的因素。因此,直觉、想象和灵感已成为科学的前沿。现代心理学和哲学都转向非自觉意识,是有其深刻的根据的。以心理分析学派提出无意识和前意识为契机,心理学转向对人的深层心理机制的探索。现代脑科学的进展,又将进一步揭示非自觉意识和整个人… 相似文献
39.
主体性美学与主体间性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时代产生了主体性美学,包括中国思想解放的新时期产生的实践美学。主体性美学是对古代客体性美学的超越,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存在着历史的局限和理论的缺陷。主体性美学认为审美是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和征服,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在主客对立的格局内,主体性不能解决自由何以可能、认识何以可能也就是审美何以可能的问题。审美是人与世界的主体间性关系,只有变主体性为主体间性,才能解决审美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40.
贵族精神与现代性批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春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5-12
现代社会是由贵族社会脱胎而来的平民社会,现代性是一种平民精神。平民精神具有功利性、世俗性、平凡性,并形成了大众文化。贵族社会形成了贵族精神,具有超越性、自由性、高贵性,并形成了精英文化。在现代社会,贵族精神成为批判现代性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社会在秦以后是平民社会,形成了平民文化传统,贵族文化传统薄弱。在五四运动和人民革命中形成了新的平民文化传统,贵族文化传统被清除。当代现代性也具有片面性,大众文化极端发展,缺少精英文化的制约,造成文化生态的失衡。因此,必须吸收贵族精神,建设精英文化,开展对片面的现代性和大众文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