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渭生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是我国北宋时代的一位大政治家、大学者,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在二十岁以前,曾跟随父亲王益宦游过今天的江西、江苏、广东、河南等省许多州县,对官场现状与风土民情有所了解,早具“矫世变俗之志”.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王安石二十二岁登进士第,从这年直到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四十九岁时提升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前,他先后担任过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群牧判官、常州知州、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皇帝秘书)等职,在同僚中声誉卓著.仁宗嘉祐四年(1059),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即《万言书》)中提出了一整套革新政治、改革教育、开源理财的主张.熙宁元年(1068),神宗召见他, 相似文献
12.
杨渭生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
赵宋开国前,中国历史再次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地方割据和战乱,社会凋残,民生疲惫,人心望治。宋兴统一,具有划时代之意义。就中国封建社会而言,自春秋战国之际至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历经二千三百余年,赵来王朝三百二十年约占其中的七分之一。它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绍述创造,靡所不备,其功皆源自宋初之统一与整治,很值得研究。赵家开国前后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趋势自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起,唐王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战乱不已。从朱温灭唐建梁(907)至赵匡民建宋代周(960),凡五十三十,为五代十国时期… 相似文献
13.
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议者或谓宋代既达到顶峰,即趋向下滑,走下坡路了.又以西方大学的兴起为例,来说明宋文化(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这种"倒过来"看的观点,即是一个极大的误会,更不符合历史的实际.为此,本文拟就宋代兴盛的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这个侧面作一比较,说明古代中国大学教育并非落后于西方;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步虽晚,但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渭生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刚直清正的政治家、杰出的史学家.他和他所主编的《资治通鉴》,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然而,对其评价(尤其是对司马光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现在该是实事求是地历史地重新研究和评价司马光的时候了.(一)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闻喜县南旧夏县治)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其父司马池,官至兵部郎中、无章阁特制.他从小智勇超群,聪慧过人.《宋史》说,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相似文献
15.
杨渭生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它以悠久、丰富、灿烂著称于世,曾经长期居于世界的前列,为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它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唯一绵延不断的闪光的实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如今,我们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正在沿着改革开放的大道迈向新的纪元。 相似文献
16.
杨渭生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沈括(1033—1097),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他是我国北宋时期文武双全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科学家,又是很有才华的文学家。他博学善文,著作等身,在文学方面同样颇有成就。以他晚年的名著《梦溪笔谈》为例,它就是一部文字优美、叙事生动、富有文学色彩的好作品。据英国李约瑟教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列 相似文献
17.
对司马光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由于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多被斥为“守旧派”、“顽固派”。对于司马光的思想,则既少有评述,又几乎是被全盘否定的。这不符合司马光的历史面貌和思想实际,是很不公允的。撇开政治见解不说,从学术思想方面来看,司马光议经驳传,独立思考,自成一家之言,非但不“保守”,且是学术上的改革派。司马光所撰《疑孟》等论著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