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晚清民国西北行记多层次展现了西北社会各界的优良精神风貌,在行记作者笔下,一些西北上层人物对于自身使命有自觉意识,对时代主潮持理解态度,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也能坚定维护。由于不少行记作者曾接受过现代文明的洗礼,他们注意发掘普通移民、欧美传教士、科教界优秀分子乃至红色革命者投身开发建设西北事业时所表现出的优良精神品格。在与西北普通民众的广泛接触中,行记作者被他们的淳朴善良与坚毅顽强打动,竭力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富矿。行记作者万里远游,他们的笔记本身,也彰显了一类现代知识分子对于家国天下的使命担当以及所受到的精神淬炼与提升,证明了西北大地对于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和崭新时代精神,能起到重要作用。西北行记的精神书写,让行记文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了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稼轩词直承老杜是缘于其根柢风骚,豪情中怀有深沉,雄放处孕育悲凉,真正继承了唐代杜甫以来“沉郁顿挫”的情感艺术特质。辛弃疾“平生塞北江南”的人生阅历,词苦心危的精神世界,潜气内转和摧刚为柔的情感表现,在现实层面上深化了辛稼轩词“沉郁顿挫”的底蕴内涵。南归北望,“追忆”“梦回”,遥想青年时代北方沙场壮举,浮现“西北”“神州”“长安”镜像,内心涌动深沉绵长的家国情怀等要素,是稼轩词“沉郁顿挫”的形成基础;缅怀追寻,感慨兴亡,架起其沉郁顿挫的情绪支点,辐射出咏史怀古,今昔对比时的悲凉沉郁情韵。稼轩投闲置散,旷逸闲适中,依然存有避世与愤世的矛盾。在由北到南,仕途起落,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中,辛弃疾的“接受观”“家国观”“古今观”“仕隐观”共同构成了他“沉郁顿挫”词风生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14.
元稹在中唐诗坛是影响颇为广泛的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但元稹身后,却渐渐招来非议,尽管往往是以"元白"并称的面目出现,但多数是"重白抑元",用白居易诗歌特征来概括元稹的诗歌特质,这已经不够准确;其次,用元稹创作的"艳诗"来对其人品进行否定,至有"卑鄙的文人与文人的卑鄙"之论,这对元稹这样一个大作家是非常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15.
从乐府歌诗的角度观照、研究韩诗,学界似乎少有.以<琴操>十首为诠解对象,考述韩愈曾积极地参与乐府歌诗创作是有明确文献可考的.依据唐人的乐府歌诗观念,韩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乐府歌诗.韩愈本人精通音律,擅长啸歌,有较高的音乐修养,这是他能够创作乐府歌诗的主观因素.韩诗有被当时歌者传唱者,亦有明确文献可据.韩愈乐府歌诗虽不乏愉悦声情之作,然以崇尚古奥为主,因此其乐府歌诗传播范围、声势不及元白,但其创作乐府歌诗并用以干政,形成的一种新的诗风,亦非常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晚唐国运衰颓,环境清冷。马戴在晚唐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能反映当时感伤悲怆的诗风,亦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将他列为"升堂"弟子即是很好的证明。从其诗歌创作以及与此派门人的"交往"看,马戴登清雅派"升堂"之门大致有三点理由:第一,山水田园诗作内容简净朴实;第二,五言律诗呈现清幽淡雅的特色;第三,马戴与清雅派弟子姚合、贾岛二人颇有交谊。本文以马戴为研究对象,结合马戴所处时代背景,探讨其登清奇雅正派之"升堂"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宋词中的独特体式——福唐独木桥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唐独木桥体是诗文创作中的一种特殊体式。从现存资料来看,直到北宋词人黄庭坚,才有明确标明用此体的创作。据笔者统计,在今存全宋词中,以该种体式创作的作品仅有19首①,数量不多却有着四种不同的形式。笔者对该体式的四种形式作了考述,并考察了其在宋以后的发展状况,从而指出了该体式是汉语言文字、音韵特征的巧妙运用。它的部分作品有游戏之嫌,但优秀的作品确也是精美的艺术品,具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巢《自题像》诗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诸多记载,从中可以窥见其在各个时代的流传情况和人们对黄巢兵败出家并赋诗的事情原委的认识。虽然《自题像》诗是效仿篡改元稹的《智度师二首》而来,但是通过对效仿篡改后诗歌的分析可见其自身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龟磵诗话》虽出自韩国作家南羲采之笔,但是却能对中国文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黄巢兵败出家赋诗之事及其《自题像》诗的记载不仅真实准确,而且有其自己的评价,反映了唐诗在韩国的接受状况,也对我们研究唐诗等亦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韩理洲《新增千家唐文作者考》对《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片》、《千唐志斋藏志》等文献中新见的1220位唐代散文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行了考证。因人物众多,疏误在所难免。在所及韦姓作者中,韦方直、韦希损、韦待敬等十余人的生平考证,或过于简略,尚有可补;或失于甄别,引证有误。故正补之。  相似文献   
20.
唐代大历时期是五七言古、近诗体演变的重要时期。在诗体变化的过程中,创作主体对诗歌体式有着不同的创作观念、审美体认和运用方式,因而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形式特征也各有卓异之处。将韦应物放置于大历时期诗体变化的特定创作环境中来考察,既可缕出这一时期诗人运用五七言诗歌体式的共同特征,又能发现韦应物运用诗歌体式的个性特质。不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韦应物与其他大历诗人相比,都是一个特殊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