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市民社会的崛起是中国城市近代化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象征。构成近代市民社会主体的市民是近代中国最早一批由臣民向国民过渡的人群,而其一经形成就对文化产生影响。他们不仅是西方近代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更是所在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国家政体的改造者和国家利益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2.
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是在清政府应对1910年末到1911年初东北三省鼠疫过程中,认识到亟须向国外学习先进的防控经验的前提下召开的。会议由中国倡议并主办,共有来自12个国家的34位正式代表参加。从1911年4月3日(三月初五日)至4月28日(三月三十日)在奉天(今沈阳)召开,其间共举行大会24次,形成决议45项,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为此后的国际防疫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这次国际会议也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公共防疫事业的发展。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是由清政府主办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的日本观辽宁大学历史系焦润明梁启超是对日本问题讲得较多的近代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日本观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中普遍流行“师日”风潮之时,反映着那个时代中国人对日本的基本看法,具有突出的代表性。梁启超研究日本主要是服务于他的启蒙活...  相似文献   
14.
民国初年出现了一股公共卫生建设思潮。它是有识之士对于清末中国防疫体制落后、国民缺乏公共卫生意识的反思与总结,其与同时代的国民建设理论相呼应,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社会文化建设言论。相关言论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推动着民国初年的公共卫生建设。从反思、启蒙、实践等维度,围绕着公共卫生观念与近代国民观念的内在联系、近代社会亟须建设的公共卫生内容,以及公共卫生建设在全国各地的开展与推进展开讨论,揭示出公共卫生建设与近代国家建设相向而行的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15.
吉林防疫总局是为应对1910年东北鼠疫灾难而临时成立的防疫组织,也是晚清政府批准建立的统管吉林省内防疫事务的组织。由伍连德倡议发起,成立于1911年1月26日,止于1911年4月19日。以东三省总督锡良、吉林巡抚陈昭常和吉林省民政司负责总局的全面工作。其职权范围统辖1910年11月15日成立的哈尔滨防疫局及1911年1月17日成立的长春防疫局,下辖31处地方防疫局,61个防疫所,为当时规模最大、统管鼠疫最重灾区的防疫总局,故其在应对1910年东北鼠疫期间作用突出,功绩最大,也是此次鼠疫灾难事件中最值得研究的防疫组织。从其机构的设置、防疫法规的颁布以及对防疫工作的监督指导等方面,可全面了解晚清政府暨东北地方当局防疫治疫工作的运作及实施。  相似文献   
16.
霍乱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1877至1879年间,在日本爆发了持续两年之久的大规模霍乱疫情,死亡人数达10余万之多,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日本明治政府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颁布了《霍乱预防法心得》《霍乱病预防暂行规则》《检疫停船规则》等一系列防疫法规,实施了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措施;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警察和医生为主要参与者的疫情防控体制;借鉴西方国家的抗疫经验和医疗技术,采取可行的诊疗措施,终于在1879年末终止了疫情传播.19世纪70年代末日本政府针对霍乱疫情的一系列防控举措,对日本近代和现代防疫体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这些防疫治理经验,对当下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末维新派思想启蒙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利用舆论宣传阵地(即文化产业)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宣传自己的社会变革思想,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探讨文化产业在确定其阶级属性及塑造其历史地位中的巨大作用。即维新派的资产阶级属性主要是在兴办资本主义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形成的;维新派由于自觉地借助于文化产业运作的方式宣传其思想主张,才使其影响随着报刊书籍在全国的传播和扩散而流布四方,不仅掀起了戊戌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而且也由此奠定了自己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中国与日本都曾出现了各自的人种改良主张。高桥义雄为近代日本主张此论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通过与西洋人的“杂婚”、废除婚姻陋习、提高生活品质及体育锻炼等方式改良日本人种;严复则是近代中国主张此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通过改良传统婚俗以及禁止缠足、早婚等方式改良中国人种的某些品质。在日本,人种改良论服从于“脱亚入欧”扩张国权的目标;在中国,人种改良论则出于救亡图存的需要,是属于从妇女解放到人的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为讨论1840年-1949年间中国东北地区灾荒以及民众应对灾荒的历史沿革的专题论文,即从近代东北灾荒的历时性分布、灾荒成因、灾荒影响、从无效应对到有效应对、灾荒救助与社会进步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概述灾荒对近代东北社会的影响,论述卫生防疫、慈善救助等救灾措施,并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解析近代东北社会近代化的历程及与民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近代日本的社会改革放到近代世界大的时空背景中进行考察,认为其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的改革,都属于“从属资本主义改革”。以明治维新为标志的改革,是一次没有资产阶级这一改革主体的“资产阶级改革”;西方列强侵略这一“外压”所引发的民族危机,催发的改革。摆脱民族危机,改变“从属”地位,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则是改革的主要目的。在这一分析框架下,近代日本存在的大量封建主义残余,疯狂的对外侵略行径,赶超型经济、体现为“后发优势”的社会进步奇迹等,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