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80—90年代,我国的文学和哲学先后都从事“日常生活批判”。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当文学以其特有的审美形象生动有力地呈现出日常生活对于人的生存的重要性时,就需要哲学来作出全面而深刻的理性反省。“新写实”小说在面向日常生活时更多地品尝到个人生存的现实的卑微性,其市民形象表现出若干鲜明的特征。面对日常生活,“新写实”呈现了理想性与现实性两种不同状况。应从中发现当今知识分子对世纪初以来的精英传统作痛切反省和对市民社会作浪漫畅想时所具有的不同价值取向及其间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它们背后深厚的文化缘由  相似文献   
72.
I.The"Roots-seeking"TideandChine8eMythicalIma9eryAfterthe"culturalrevolution,"theliteratureofthel98Osaddresseditselftotheirnportantquestionofremolding"nativeimagery,"whichwasdirectlyrelatedtoestablishingthesubjectivityofthecontemporaryego,andthereforeclos…  相似文献   
73.
本文拟从人类活动的时间结构这一角度,对美的本质发表一点浅见。以便求正于方家。 一、总体与个体, 美,总是与人类活动、人类生活有关的。“流美者,人也”(钟 语)。美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是从人类活动这一永恒地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流”出来的。它是人类活动的创造的结晶。 人类活动,在马克思看来,就是“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①.与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者把人看成是先验的、抽象的或孤立的、静止的人不同,马克思从人类活动的“总体”来考察人和人类活动,把人看成是“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②。 马克思的总体概念并不…  相似文献   
74.
“典型”东渐70年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典型”在中国的东渐历程,它的兴盛主要取决于中国现代文学界把握以鲁迅为代表的新形象创作的需要及“典型”理论的及时输入,其衰落导源于它的自我解构、“新时期”创作新变化、美英文论思潮输入及我国文学理论家的回应。“典型”东渐70年踪迹启示,外来理论在中国新语境的移位必然导致变形,这种移植也能生成民族的和原创的品格。中国化“典型”理论不失为中国现代文论的一次富有民族性和原创性的理论建树。“典型”的错时既促成边缘向中心的位移又埋藏着资源匮乏的种子。“典型”还会重新被唤醒,以新的适当方式去推演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新场面。  相似文献   
75.
中国现代性的特征(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探讨中国现代性的特征,认为中国现代性应当有属于自身的独特标志即特征,这构成中国现代学的焦点性问题之一。陈独秀对“近代文明之特征”的思考及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有关“现代性”的“动力品质”的分析值得借鉴。中国现代性具有五个显著特征:(1)地球模式的引进表明中国人的宇宙模式发生巨变:从“天地之中”转到地球之一国;(2)民族协同观的生成显示了中华民族与地球上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从上等民族到世界多民族之一员;(3)制度转型论的实施显示中国从古典文化帝国转变为现代民族国家,并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制度;(4)道器互动说体现了生活价值层级的改变:从以道制器到道与器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作用;(5)人权说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人的个体人生体验发生改变:从帝国臣民到国家公民,以及随之而来的多重选择的困窘。  相似文献   
76.
大众媒介与审美现代性的生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一川 《学术论坛》2004,1(2):121-125
大众媒介在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显示了重要的作用。没有大众媒介便没有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在相应的大众媒介中萌发和生长。大众媒介在审美现代性中的作用表现在 ,它不只是审美现代性的外在物质传输渠道 ,而且是它本身的重要构成维度之一 ;它不仅具体地实现审美现代性信息的物质传输 ,而且给予审美现代性的意义及其修辞效果以微妙而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艺术品是主体在艺术活动中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体的产物。研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演变,对于揭示艺术创造、艺术品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把艺术创造过程分为审美感受、审美冲动、审美构思、审美物化和艺术品五个阶段。这样的划分也许稍嫌生硬,因为这五个阶段往往是交错进行、难以分辨的,但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暂且依据这样的划分。这里我们从艺术创造的五个阶段来对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其演变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78.
泛媒介互动路径与文学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考察泛媒介互动路径与文学的转变。认为中国文学的泛媒介互动路径主要有四条一是纸媒借影视复魅或还魂,二是与影视同步到纸媒,三是从互联网到纸媒,四是从移动网络到纸媒。尽管文学传播主要依靠影视、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扩张,但纸媒仍是当前文学的泛媒介互动的主渠道。随着泛媒介互动路径的拓展,中国文学正在发生转变文本表意系统被悄然改写,构成读者阅读文学文本的“前理解”场;媒介特点往往影响文学文本的传播方式和表意系统本身;导致文学的主媒值与副媒值区别出现,主媒值是传输文学文本的主导媒介所实现的价值,副媒值是传输文学文本的次要媒介所实现的价值;当前我们无法不面对文学空间的伸张与缩减的悖论。  相似文献   
79.
审美文化概念简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文化概念简说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市美文化,在当代生活中正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审美文化研究才刚刚起步,远远不能满足人们了解市美文化的渴求。我们从事审美文化研究,需要有步骤地进行。这里只是打算简要梳理审美文化的概...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