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一部电影《红樱桃》,让人们了解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孩子在前苏联国际儿童院度过的一段鲜为人知的不寻常的经历。他们中有毛泽东的孩子毛岸英、毛岸青;刘少奇的孩子刘允斌、刘爱琴;朱德的孩子朱敏;林伯渠、张闻天的孩子;烈士向警予的孩子蔡博、蔡妮;罗亦农之子罗西北等。如今,这群当年一同前往苏联的中国孩子中,只剩下了三名幸存者。  相似文献   
162.
赵浩生要写一部新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乔石说:我早就拜读过您的文章.但一直没有机会认识您。朱炉基对赵浩生送的礼物很欣赏1992年我从报纸上看到赵浩生光生在中国投资办企业的消息,这的确是个新闻,而几十年来,赵浩牛是以采写新闻闻名的!当我们再次坐在一起时,我向他问道:“听说您在大陆投资办了两家工厂,一在北京,一升深圳。近几年您来华时间比较多,是否产业经营使然?”“不是,我只是投了点资,经营之事,我基本不插手。”对於何以想起在中国投资的疑问,赵浩生回答说是受邓小平南巡请话的鼓舞。“一个年近九秩高龄的老人…  相似文献   
163.
和于光远前辈的相识相交,颇不同于与通常人结识的过程。1995年1月,我的《知情者说——与历史关键人物的对话》之一出版了,其中有一段内容为中共中央主席办公室政治秘书、毛泽东的英语“老师”林克,回忆毛泽东关注基本粒子研究的情形,叙述了毛泽东邀请于光远、周培源到家中漫谈一事。在那次交谈中,于光远曾就“哲学书上通常是以个人做为认识主体,而在人类社会中,认识的主体往往是集体。这个问题,究竟怎样看好?”向毛泽东请教。但不知是毛泽东在闲谈时没说清楚,还是林克记差了,在追忆时林克将那句问话说成是出自另外一个人之口。…  相似文献   
164.
王凡  东平 《社区》2009,(8):44-45
早在1939年,刘允斌和刘爱琴,就被送到苏联,他们兄妹也曾在毛岸英兄弟待过的莫尼诺儿童院学习过一段。1945年,刘允斌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冶炼专业。在该院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进入莫斯科大学,读核物理学研究生,1955年获副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5.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文章发表後,我想把杂志送给赵朴老。恰好淮淮的妹妹鲁鲁从南京来,要拜访赵朴老,我便随她们姐妹同行。到赵朴老病房时,夫人陈邦织阿姨还没来,只见赵朴老正捧著一本《孙过庭书谱}},专,D致志地看著,一面看,一面不时用手指在写字台上点点画画。我们在他背後站著看了一会儿,才和他打招呼。知道口山名字由何而来吗7“钱锺口的渊掷学纤真是T得”我递上了刊有赵朴老文章的杂志,那期杂志的整个封面,是一幅赵朴老伏案执笔的大照片。看著封面,赵朴老忆起照片是1995年在无锡拍的,彼时是被邀去参加…  相似文献   
166.
(续)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渊源和差异。但是多数人往往习惯於认可某个权威的某种简单的结论,便不再思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词,是我和胡乔木在争执中争出来的。”胡耀邦听了,马上表态说:“写上,写上。”在我和于光远先生关於刘少奇的那次交谈结束时,于先生送给了我一本地的《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回到家中仔细阅读了一逅,发现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书中根据翔实资料的排比,叙述了毛泽东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放弃他的创造,到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但又…  相似文献   
167.
李欣  王凡 《秘书之友》2008,(5):45-48
杨尚昆听彭德怀一说。感觉这封信不比寻常。杨家沟会议商议党的领导核心东移计划。毛泽东批评说:“你们读的马列主义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68.
民国好声音     
郑文静  王凡 《东西南北》2012,(22):72-73
1931年的一天,一个瘦小的姑娘走进上海明月社的考场,唱了一支民间小调:“我有一段情呀,唱拔拉给诸公听呀……”一曲唱完,女孩紧张地看着考官黎锦晖。黎锦晖和蔼地说:“你有不错的唱歌天赋,只是现在的嗓音太过纤细,只要你刻苦练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相似文献   
169.
论大学生社会心理压力研究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的价值取向入手,阐述了构建以预防为主的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的目标取向模式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及其实现途径,包括学会积极地认知评估,形成积极的构建系统。  相似文献   
170.
专文详论某本书的刊印销售,是否小题大做?否也。只因《公车上书记》(以下简称《公车记》)此书刊销,非同一般。若按照史界历来盛行的说法:此书于1895年6月印出后,即“销数万部”,影响迅速扩展到全国,士子们辗转传抄,一时间“天下墨争磨”,于是康有为才众望所归,康氏变法主张才成为全国性的思潮与运动。岂非戊戌变法史乃至整个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史、政治改革史至关紧要的一大关键?众多研究者的鸿文巨著,也正倚靠这所谓的《公车记》畅销盛况,来作为其展卷开篇、立论有据的强硬支柱。可谁知晓:这根貌似坚牢不摧的“史实”支柱,竟然不过是个“伪劣产品”,经不了几下摇晃便会倒下砸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