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方哲学的本体论经历从哲学组成部分到哲学范式的转变.形成以解释世界为特征的知识论哲学,确立了本体论研究范式.在此背景下,马克思哲学开始批判本体论的哲学范式,摒弃重建本体论哲学体系的理论传统,实现哲学从天国向人间的降落,理性地反思人的生存状态.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不再具有哲学范式的含义,而是转变为一种价值承诺.它承诺人生存的客观条件,指出生存的受制约性,而且承载人的生活理念和人生意义,表征着人自由自觉的类本性,从而开启了哲学研究的新视阈.  相似文献   
12.
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坚持不移实施城郊型经济发展战略,以富民强县为目标,努力建设三大基地,抓紧解决三大问题,大力推进三个集中,精心培育三大市场,强化三大基础建设,完善三大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今后一段时期贯穿璧山县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3.
王国富 《南都学坛》2008,28(4):152-153
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文学形象蕴涵裸露的原则文学形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中国古典文论对形象的这一特征早已有所论述,清代文论家章学诚就明确地把形象分为两种,一种是“天地自然之象”,即物象,是自然存在的,是客观的;一种是“人心营构之象”,即作品中的形象,这是作家创造出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与维持国际和平──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王国富联合国成立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在这50年中,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仅就联合国与维持国际和平进行评述。一、维持国际和平是创建联合国的主要目的在国际实践中,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维持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中东和平进程的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在解决土地、耶路撒冷最终地位、巴勒斯坦建国、犹太人定居点等问题上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而得出中东和平进程而临严峻考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晚年的“世界历史”理论对社会发展尺度进行反思,指出社会发展不能遵循单一的生产力尺度,否则会导致对人的现实生存状况的忽视,出现生产力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对立,进而论述社会发展应当遵循发展生产力的客观尺度与人的主体价值尺度的有机统一,在社会发展中实现对人的理想生存状况的追求和对现实个人生存状况的改善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哲学不仅具有为人的发展提供理论导向的任务,而且承载着为人的生活提供确定性根基的理论使命。马克思哲学从现实个人出发,探讨哲学理论的历史确定性基础,反对传统哲学对绝对确定性的抽象追求,用辩证思维方式克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内在缺陷,阐释哲学的确定性追求与超越追求的辩证关系,在历史视域下继承和发展西方哲学对确定性的执着追求的理论传统,为人的生活提供具有时代特征的确定性根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出的新课题。我国理论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有待于深入,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国富 《理论界》2014,(2):100-102
马克思哲学认为不平等的社会分工构成无产阶级异化状态的社会根源,导致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在社会领域表现为不平等的社会交往关系总和。为此,马克思从社会分工视域探讨现实地变革资本主义不平等的社会交往关系,建构符合人的自由发展需要的合理分工形式,为人的社会本质的全面发展创造现实的社会条件,对当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方哲学在其历史发展中发生从爱智慧向爱知识的转变,促使哲学从形而上的超越追求演变为形而上学理论体系。哲学经历古希腊哲学对确定性的实体阐释;近代哲学对确定性的知识论阐释;现代哲学对确定性的多视角阐释,形成西方哲学从知识论出发对确定性的执著追求。这种对确定性的执著追求突出强调哲学的确定性追求,却忽视对哲学确定性的时代性的反思,导致其哲学理论只有知识论的肯定的维度,而忽视了哲学的超越的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