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31.
王子今 《中州学刊》2012,(4):134-140
自文明初期开始形成区域文化影响的古国,以中原地方遗存最为集中。中原多处历史悠久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可以借用蔡邕《述行赋》的说法,称之为"群都"。考古学的新收获使我们对这种历史真实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上古时期"群都"这一历史存在所体现出的中原地区作为文化重心的地位,自有交通地理方面的优势条件。中原"群都"作为文化地理现象,也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史视角的自然地理的考察说明其背景。  相似文献   
132.
董说<七国考>卷一一<秦兵制>题下有"小子军"条,引刘子<别录>:"长平之役,国中男子年十五者尽行,号为'小子军'."秦"长平之役"大规模调动兵员事,见<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秦"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的征役方式,是限于河内还是"国中""尽行",是偶然事件还是确定的制度,学界存在争议."年十五",是男性未成年人年龄的高限.班昭说"古者十五受兵 ",有学者认为可能包括秦的制度.即使"刘子<别录>"在文献史上年代稍晚,对于"小子军"的历史评议,依然是值得重视的.有论者指出,秦"与赵战",取"民年十五者必赴"的政策,虽"名胜赵",然而"其众固已困矣","其民固已竭矣".这样的分析,与西汉以来政论家对秦政"祸烈"、"苦烈"的批评是一致的.然而正是因为能够极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极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甚至包括调发未成年人从军,秦人方能够"蚕食诸侯,并吞战国",实现统一."秦政力并万国,富有天下,破六国以为郡县"的历史性的成功,应当也是与"国中男子年十五者尽行"这样的兵役形式有关的.而秦统治下的未成年人被迫付出的历史牺牲,也为秦帝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3.
咸阳-长安文化重心地位的形成与上古蜀道主线路的移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道作为联系关中平原和四川平原的主要交通线,开拓和养护经过千百年的经营。相关历史经验,成为有益于交通建设的宝贵文化遗产。蜀道穿越秦岭的线路,主要有故道、褒斜道、灙骆道、子午道。随着咸阳-长安文化重心地位的形成,蜀道主线路发生大致以自西而东为趋向的移换。这种历史变化显示出咸阳-长安地位的重要,也体现了交通道路设计者和交通体制管理者以为交通应当服从政治、经济需要的理念。而中国古代交通史和中国古代交通文化的一个侧面,亦因此得到认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4.
王子今  乔松林 《西域研究》2013,(1):9-15,140
“译人”在汉王朝与匈奴争夺西域控制权的历史过程中曾经有突出的表现.“译人”们以西域为舞台的活跃表演,成为考察汉代边疆与民族问题必须予以重视的历史文化现象.汉与匈奴以及西域政权民族事务与外交事务处理方式的若干特点,也可以因此得以说明.西域“译人”的贡献,亦充实了中国翻译史的早期记录.  相似文献   
135.
《史记·陈涉世家》记述:“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以陈胜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首义大泽乡,天下云合响应,终于推倒了秦王朝的统治。汉代人总结秦亡的原因,多将“发闾左之戍”与“收泰半之赋”并称。于是,“闾左”的意义,成为秦汉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題,尤共对于秦末历史的认识至为关键。然而对“闾左”的认识,历来存在着分歧。  相似文献   
136.
试论秦汉气候变迁对江南经济文化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与文化表现出显著的进步。在导致这一历史演变过程的诸多因素之中,气候条件的变迁也曾形成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7.
《九章算术》汉代文通史料研究王子今汉代是中国交通史进程中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两汉时期交通建设达到新的水平,交通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受到空前的重视,交通运输的生产形式为此后二千年交通事业的进步奠定了基本格局。《九章算术》是成书于汉代的我国现...  相似文献   
138.
王子今 《人文杂志》2004,(5):150-155
从现有历史记载和历史评论的相关资料看,明确的"文景之治"的说法,很可能最早出自唐人笔下.就有关信息进行历史比较,可知对文景时代政治成就的评价,唐代较汉代有所提升.这一现象,和中国传统历史意识中喜好古今比附的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39.
汉代社会意识中的"和合"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子今 《社会科学》2006,(7):152-161
“和合”,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存在。“和合”体现了一种文化倾向,也体现了一种文化理念,一种文化意境,一种文化精神。探索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不能不注意汉代思想史。考察汉代社会意识,可以看到,“和合”有自然主义的思想渊源,在这一时期,已经成为一种公众愿望,一种社会理想。在民间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和合”的理念也有深入的渗透。早期道家文献如《太平经》中有关“和合”的论述,对于“和合”思想的丰富和完善,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0.
赵定都邯郸后,晋阳依然是赵山北之地的政治文化中心。秦王政即位初晋阳反,体现了秦统一战争中与赵国争夺晋阳出现的反复。而嫪毐地位尊贵的年代,太原郡为毐国在这位强势人物宫室苑囿自恣的形势下,晋阳可能保留有体现较高消费生活等级的文物遗存。高皇帝居晋阳,以此作为出击匈奴的军事基地。代王都晋阳,以及汉文帝幸太原复晋阳、中都民三岁史事,都描写了晋阳城市史辉煌的页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