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6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51.
李斯《谏逐客书》说到秦王族消费喜好,体现出浓厚的外来文化因素,其中包括"骏良駃騠"。"駃騠"应是来自北方草原地区的畜种。"駃騠"的驯育,是北方草原民族的文化贡献。"駃騠"可能先入于秦,体现了秦与北方民族的交通往来和文化联系。汉武帝时代开通丝路,《盐铁论·力耕》所谓"骡驴馲駞,衔尾入塞;驒騱騵马,尽为我畜"的情形,可以看作中国古代畜产史上秦人引入"骏良駃騠"的续章。"駃騠"很可能是骡,也不能排除是野马等其他草原畜种的可能。相关考察,还有待于文献研究和动物考古相结合的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2.
宋庆龄的人生实践体现了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华内涵的深刻领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她的新文化观,是我们在总结20世纪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时不宜忽略的.  相似文献   
153.
中国古代针对盗墓现象,社会舆论一贯予以谴责,民间礼俗和国家法律也都呈示出严厉惩治的倾向。这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中国文化传统雏系亲族感情、保障死者尊严、端正经济导向的特点。中国古代惩治盗墓行为的礼俗传统和法律制度尽管其文化背景有陈旧、落后的一面,盗墓恶报传说的形式和内容都可以说是反科学的,然而反盗墓的社会意识中合理的成分,在今天也许依然有值得肯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4.
略论两汉童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童谣承担了社会批评的职能,作为政治预言形式,也影响着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童谣是一种特殊的舆论方式,其形成和影响,都透露出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研究相关现象,可以有重要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5.
四川是竹枝词的故乡 ,四川竹枝词中可以看到反映客家民俗生活的篇什。重视四川竹枝词中客家文化史信息的重要意义 ,搜检有关资料 ,借以讨论四川客家人的迁徙路径、分布范围、宗族形态、礼俗风格等 ,有助于推进客家文化史的研究 ,也有助于对四川区域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6.
战国秦汉时期的女军王子今孙中家战国秦汉时期,女子从军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也有深刻的社会影响。战国秦汉时期女子从军的历史事实,说明了当时社会意识中勇武精神长期体现出主导作用的倾向,也说明了当时妇女曾经在社会生活中可能...  相似文献   
157.
王子今 《领导文萃》2009,(17):109-111
“开会”,应当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活动形式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写道,帝尧的时代,洪水滔天。尧召集“四岳”开会,让他们推举治水的人。尧和“四岳”,也就是四个部族领袖的高层会议,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峰会”了。  相似文献   
158.
中国古代交通系统具有首先服务于政治和军事的特征.交通条件的皇帝专有和皇权优先制度,交通秩序维护的"贱避贵"原则,交通建设的国家控制方式,以及交通管理的军事化特征等,都有突出的历史表现.在中国帝制时代,交通规划、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都体现出比较成熟的水准,然而经济民生能够予以利用的可能性是相对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9.
许倬云教授著的《万古江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下引该书,只注页码),副题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全书谈论的是自远古至20世纪中叶的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以“江河”指代历史,是有悠远传统的比喻。所谓“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有人从积极的方面分析,认为“孔子的观水”,正是“以它‘逝者如斯夫’的前进,来说明虽是不断的过去,却具有永恒的‘不舍昼夜’的勇迈古今的精神”(南怀瑾,《老子他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122页)。其实,社会史的进程正是这样。千百年来,不同社会力量的聚合与分流,运动与滓潴,冲蚀与激荡,一如江河。梁启超在表扬司马迁的史学成就时,说到当时之“中国社会,譬之于水,其犹经百川竞流波澜壮阔以后,乃汇为湖泊,恬波不扬”(《中国历史研究法》)。而成功的史学论著,可以看做这种种现象的水文记录。  相似文献   
160.
走马楼 J2 2 - 2 5 4 0号木牍的释读 ,已经有多篇研究成果发表 ,诸说各有新义。但是其中仍然存在值得商榷的问题。对照图版 ,参考有关文献资料 ,可知已经发表的对于“廖直事”、“罪深重”、“审前后”等文句的释读意见可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