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文化发展观,对黑格尔发展观的必然向上性,生硬的等次划分,单线性、不重视多样性和多组矛盾交错性,缺乏对历史大幅度涨落的感受,忽视个人作用,排斥偶然性、随机性等作了逐次批判。  相似文献   
22.
一地理条件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曾被视之为外因论而遭到过批判.然而,马克思在研究原始公社形态时,就曾明确指出地理条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在论述日耳曼公社时,也充分注意到地理条件的作用.文化,就其发生学的意义说,是一定地理气候条件下特定的人类集群为适应自然求得生存的一种设置.人同他人的关系是统一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人类的社会关系是由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决定的.当人类社会成长为一个具有相当独立性的自主运行的机体时,它似乎具有将自然卷入自己积极活动中去的能力,自然也似乎成为人类自我发展的材料,人已具有一定的文化作为依凭在一定程度上去抵御自然.然而,不应忘记的是,人类这种作为依凭的文化,恰恰是在自然的陶范下凝定了它最初的体式,而这种最初的体式又恰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23.
《人间世》全篇分两大部分:第一、二、三段无论是颜回之卫、叶公使齐、颜阖为傅,都是说的臣下如何和君主相处的事;第四、五、六段将散木与文木对照起来,说明惟无用可以保身。前一部分是全篇的基础,后一部分为全篇的归宿。如果说《养生主》所阐述的是一种广义的处世哲学的话,那末《人间世》所集中而充沛展开的并在《庄子》一书中作出了最为深入阐述的,乃是用世之危险,因而可以名之为一篇“无用世论”。戒慎之意可以看作是本篇第一部分的总结,而无用之用则是第二部分的点醒之笔。对于戒慎,自必趋向于无用,两部分的承接关系是显然的。前一部分中所说以虚为内涵的心斋,一宅而寓于不得已的行事方式,知其不可奈何安之若命的随任态度,形就心和的为臣之道,均已涵有无所用其能之意。后一部分乃是前一部分之延伸与发展。《人间世》是《逍遥游》以无用为大用、《齐物论》破除师心、《养生主》保身尽年诸观点的一个综合,并更加突出了以无用为用及保身思想所由产生的险恶的生存环境,而对戒慎意的强调以及对一些具体处世方法的阐述,则成为本篇的特色。  相似文献   
24.
《人间世》全篇分两大部分:第一、二、三段无论是颜回之卫、叶公使齐、颜阖为傅,都是说的臣下如何和君主相处的事;第四、五、六段将散木与文木对照起来,说明惟无用可以保身。前一部分是全篇的基础,后一部分为全篇的归宿。如果说《养生主》所阐述的是一种广义的处世哲学的话,那末《人间世》所集中而充沛展开的并在《庄子》一书中作出了最为深入阐述的,乃是用世之危险,因而可以名之为一篇“无用世论”。戒慎之意可以看作是本篇第一部分的总结,而无用之用则是第二部分的点醒之笔。对于戒慎,自必趋向于无用,两部分的承接关系是显然的。前一部分中所说以虚为内涵的心斋,一宅而寓于不得已的行事方式,知其不可奈何安之若命的随任态度,形就心和的为臣之道,均已涵有无所用其能之意。后一部分乃是前一部分之延伸与发展。《人间世》是《逍遥游》以无用为大用、《齐物论》破除师心、《养生主》保身尽年诸观点的一个综合,并更加突出了以无用为用及保身思想所由产生的险恶的生存环境,而对戒慎意的强调以及对一些具体处世方法的阐述,则成为本篇的特色。  相似文献   
25.
一方面,“人类的时空观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的加深而变化的”(拙作《我国神话中的时空观》,刊《文艺研究》1984.1);另一方面,人类的时空观的发展又是同社会观念的变迁相伴随的。前者大体上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而后者则主要属于感觉、心理和审美的范畴,因而更多地表现为人们的一种感受——生活方式。当然,这两个方面又往往是交互渗透  相似文献   
26.
人与自然的严峻对立,构成了中国神话英雄悲剧精神的一个底色,但人与自然的对立又是同人与人之间的斗争纠结着的。神农形象所反映的时代是农业初创期,持生维艰,人类内部的矛盾似乎还潜伏着。到农业获得发展以后,这种矛盾就步步趋紧了,这在后稷之时即有了表现。由此而兴起了一个伟大的神话主题——人神斗争。周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其始祖后稷以教稼著称。“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日:‘弃,黎民始…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中国杂文理论的变迁,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鲁迅时期,鲁迅不仅赋予杂文以战斗性,而且赋予杂文以社会学、历史学与民族心理学的重要价值;二是40年代,为杂文的衰落时期;三是50年代,杂文比较冷寂,并引发争论;四是新时期,关于杂文的讨论实际是40年代就开始的关于鲁迅式杂文是否过时争论的继续,提出了“新基调杂文”的概念。从40年代到60年代,杂文命运多舛,多次在与政治的短兵相接中一败涂地,“新基调杂文”实际是杂文领域中一股向着政治叛降思潮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