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民国时期的政治专制与社会动乱同它的文学成就相比较,形成鲜明的反差,这里存在一种宪政理想与政治现实的矛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近代以来已经深入人心的现代政治理念,宪政对知识分子的精神鼓舞和对统治者的某种抗拒都不容忽视。正是这样一种文化为现代文学艰难地开辟了生存空间,其中的启迪值得我们深思。为了进一步探讨宪政、法制以及政党政策与民国文学的关系,本刊约请了四位学者分别就宪政理想与民国文学空间、民国语境下的左翼文学、抗战时期民国政府文艺政策的两面性和抗战期间关于文艺民族形式的讨论等问题进行研讨,以期引起学界更多关注的与思考。  相似文献   
52.
“五四”时期对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感受十分切近,译介颇为自觉。白银时代的重要文学思潮的代表性作家都有作品翻译过来,如既带有浓郁的黄金时代现实主义风格,又不无象征主义色彩的契诃夫,最伟大的民众小说家高尔基,融合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等多种方法、以奇诡而厚重、怪谲而深邃的独特姿态异常醒目的安特列夫,以象征主义来表现革命题材的勃洛克,擅长表现郁闷与反抗的新写实主义的代表阿尔志跋绥夫,萌芽期的赤色文学等。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翻译,不仅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富有生命力的范型,而且为中国现代精神的成长提供了新鲜的营养,译作本身及其积极效应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3.
五四时期反对派的挑战对于新文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林纾、章士钊与学衡派从不同方面向新文学挑战,因而在现代文学史叙述中多以反对派的角色受到否定性的评价。实际上,历史是复杂的,林纾对传统失传的担忧,章士钊的民族主体性观念和新与旧、雅与俗的辩正观念,学衡派尊重传统、捍卫汉字、循序渐进的渐进改革观与内涵丰富的文学观,对于新文学来说具有程度不同的积极意义,对此应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54.
秦弓 《南都学坛》2005,25(3):56-59
五四时期文学翻译队伍空前壮大,留学生是其重要成分,国内新式学校的外国语教育,也培养了大批翻译人才,近代翻译文学成绩斐然的前辈仍在发挥作用,此外还有自学成材的翻译者。在选材、翻译及成果的发表诸方面,翻译者有竞争,也有相互支持,译作的署名方式透露出对译者地位的突出。译作的引言、译序、跋语、附记及各种注释,均能显示出译者的思想、感情、才华等主体姿态。  相似文献   
55.
林非散文闪烁着思索之光,无论是云游天下,还是追溯历史,抑或观照现实,总是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覃思,对封建专制主义弊害的剖析尤为犀利而深刻。对高尚的精神境界与快乐向上的生存状态的追求,使得林非散文胸襟开阔,激情成熟,洋溢着正气与大气相交融的高雅格调,其思索与格调中能够折射出当代中国的风云变幻与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渊博知识的征引,使作品发散着醇厚的书香气,长于思辨的学者思维使得文思绵长,富于诗性的艺术感悟创造了丰盈的意象,常用复喻、复句,凝练中不失丰腴之美,呈现出一种悠扬舒展的文体特征与清丽优雅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56.
笔者从新文学的命名谈起,在梳理文学史研究中关于新文学发生的主要观点与发掘新资料的基础之上,对新文学发生的源头做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认为白话文学传统、近代文学革命与近代翻译文学,孕育了内在的文学生命脉息;封建帝制的结束,科举的废止,国内新式教育的发展,留学生的增加,中外学术交流的扩大,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的急骤变化,新兴社会力量的快速增长,新闻出版业的迅速壮大,大一统思想统治局面的土崩瓦解,十月革命的强烈刺激,思想革命的急切呼唤,国语运动的携手相援,一并促成了新文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57.
鲁迅无疑可以称为20世纪中国的经典作家。在生活节奏显著加快的当今,快餐式的消费文化大行其时,经典仿佛注定要承受冷清的命运,然而,在世纪之交,鲁迅评价问题却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文化热点,报刊、网络等媒体披露一些对鲁迅质疑性、甚至贬损性的言论,在文学界与学术界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于一个作家及其创作,见仁见智本是文学接受中的必然现象,但对于鲁迅这样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褒贬之间则隐含着重要的社会文化信息,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58.
“2 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文学史观 ,对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它的导引下 ,研究者的视域、观念和方法都有了某些根本性变化。近年来 ,有学者对这一文学史观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其中 ,吴炫的观点比较鲜明 ,也比较个人化。这里发表的四篇文章既涉及对吴炫文章的看法 ,也有对“2 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思考 ,同时又有对新世纪文学史研究的某些展望  相似文献   
59.
论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文学阵营的内部差异和前后变化以及与整理国故的关系、多种派别对五四文学史的共同参与等方面展开论述 ,认为反传统只是新文学前驱者的重要特征 ,而非本质特征 ,不能用以概括多元复合的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 ,“全盘反传统主义”更是后人强加于历史的想象 ,而非历史的真相。五四传统文学观的准确表述应该是 :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重新估定传统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0.
鲁迅的《野草》是地狱种种惨相怪态的见证,也是对地狱的蔑视与诅咒,更是求索者的心灵轨迹,它蕴蓄着彷徨歧路的焦灼、反抗绝望的惨烈与埋葬地狱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