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关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概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从研究的角度看是有缺陷的.基于此,试对"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提出如下新的概括并作相应阐释"公忠报国、循礼守法、诚信公正、爱岗敬业、保护环境",如果用中华传统道德的一个字词来更加凝练地予以概括的话,那就是"忠、礼、义、敬、和".  相似文献   
42.
气节,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和道德生活中,是一个标识一类道德人格和精神气质的独特范畴。它体现着儒家的道德理想和人格境界。先秦儒家气节观的内涵主要包括:以尚志存性为心性和德性的前提和目标,以对道义的持守为核心和灵魂,以无惧的义理之勇为人格特质和最终体现。儒家气节观对个体道德人格塑造,对民族精神培育和当代社会道德建设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诠释美德的具体含义及其德目之间的关系是美德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或核心内容.德性伦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对人性提升、人的自我完善仍具有重要价值,相对于公民道德、制度化规则,美德伦理具有高尚性、自觉性的特点.诠释美德的工作不仅对美德伦理学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着更为迫切的实践意义.对现代人应具有的人类基本美德的概括诠释,应以某种普遍的、恒常持久的历史标准以及现代伦理精神对现代人格的要求为衡量取舍标准.  相似文献   
44.
船山伦理思想包括诸多方面,如其人性论、价值观、修养论,本文只想选取其中的几个点谈谈自己新的体悟与认识。船山是一个朴素唯物主义者,其思想的最大特点在我看来就是辩证而全面,在理欲关系、义利关系的价值观上,与佛老、理学的崇理贬欲、尚义贬利不同,坚持了理存于欲中、义即公利等唯物的导向,但又特别强调了理性对欲望、义对利、礼乐对衣食的主导作用,另外,其修养论中强调廉耻特别是"知耻之功大"的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现实都有很强的借鉴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5.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辉煌的 80年历程。在历史将要迈入 2 1世纪的大门之际 ,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我党建立初期 ,就把马克思主义这一世界文化的先进文明成果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并把它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建立了新中国。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重视经济建设 ,而且也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毛泽东提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与知识分子成为风尚 ,精神文明与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正是在这一…  相似文献   
46.
人性与道德关系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人性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难题。多年来 ,我国哲学伦理学界对此进行了探讨与争鸣 ,但仍未得到完满的解决。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受制于社会经济关系的经济决定论和人性是道德的主体基础论是不矛盾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可以这样表述 :人性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是个性、集团性和共性的统一。人性理论对于伦理学的特殊意义表现为它是伦理学说的理论前提。人性对道德的特殊意义表现为三个层次与方面 :第一 ,人道主义意义 ;第二 ,道德价值意义 ;第三 ,道德理想意义。人性是道德的主体基础。人的本性即他们的需要 (利益 :物质的和精神的 )是道德发生和实践的最初动力 ,不断的人化自己与动物相同的自然本能 ,丰富人的社会性 ,弘扬人的主体性 ,不断使德性超越天性 ,理性指导约束本能 ,社会性超越一己偏私、丰富个性 ,这正是人不断走向完善的必由之路。理想人性的造就成为道德的最终目的 ,人性论构成各种伦理学说的逻辑出发点和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47.
论孝之形而上意义○肖群忠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种“善事父母”的日常伦理意识、规范和实践,而且,它还具有对祖先崇拜、追求永恒的宗法性、人文性宗教意义,另外,它还是中国人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哲学意识的体现,同时,孝作为人类内发而自然的至诚之爱是中...  相似文献   
48.
论智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智德就是个人在对待知识的态度上,在追求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优秀道德品质,如尚知爱智,好学穷理,勤思明辩,进取创新,自信果断,谦虚谨慎,诚实不欺,以知求善等等。研究智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9.
由中国伦理学会、陕西伦理学会和宝鸡师范学院共同发起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分析与评价"学术讨论会,1988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宝鸡师范学院召开。本刊约请到会的部分同志就如何看待传统道德问题进行笔谈,现将各人的书面发言于本期刊登,希望能引起伦理学界的注意,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0.
孝道是中华传统伦理的核心观念和主要特征,而爱、敬、忠、顺则是构成孝道的密不可分的四个方面。爱生于自然之亲情,敬来自上下之伦理,忠为爱的奉献与体现,顺是敬之核心与践行。这四个方面还内含着注重群体本位、追求和谐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本质和内核——仁、义、礼、和。所以,正如古人所言:“夫孝,德之本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