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在淮海战役期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直把宣传工作作为军事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组建了强大的军事宣传报道网,通过宣传来鼓舞士气、瓦解敌军.本次战役中我军宣传主要围绕形势和政策教育、组织纪律性教育、战斗消息报道、交流军队军政工作经验等方面开展,具有种类齐全、迅速及时、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等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2.
《吕氏春秋》在信息传播思想方面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该书对媒介功能已经有了初步认识,认为媒介制约着传播效果;主张要充分使用不同媒介,通过表情、手势、动作等与言语配合,从而增强传播效果;传播者掌握着传播的主动权,传播者的社会责任非常重大,必须以负责的态度从事传播;传播者必须考虑对象的接受能力,要讲究自然顺畅地达到传播目的;传播者的态度要老实,应使用朴素的语言,以使信息明白无误地被接收。  相似文献   
23.
1938年创刊的《战时记者》的传播内容主要为新闻学理论研究与探讨、对战时新闻学的业务性指导、新闻史研究、进行新闻学教育等几个方面。广泛介绍、园地公开、重视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是《战时记者》的重要特点,也是该刊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受到读者欢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范长江西北采访是否存在“研究红军北上以后中国的动向”的目的,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不同意见。争论关系到对范长江红军长征报道的评价问题。在范长江的西北采访所形成的新闻文本中,有大量的对其新闻目的直接表述的文字,足证这一新闻目的的存在。否定论者提出的几个论据及其论证,都缺少推翻这一新闻目的存在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25.
胡正强 《老年世界》2014,(24):10-12
生前,翁同龢与李鸿章一起被人作诗嘲讽:“相国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 据说,甲午海战失败后,慈禧太后令翁同龢急赴天津询问对策。李鸿章见翁后怒目相视:“翁师傅总理度支,平时请款辄驳诘,临时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翁说:“计臣以撙节为尽职。事诚急,何不复请?”  相似文献   
26.
现代新闻事业诞生以后,新闻失实就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中的痼疾和顽症,对新闻失实的批评也就成为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重要内容.对新闻失实原因的探讨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微观的新闻业务性批评,即从作者和编辑等把关人角度,探讨他们在哪些主客观因素的主导下而导致有意或无意的新闻失实;另一种是宏观的社会学批评,从社会控制的角度,探讨在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新闻传播不得不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批评主体据此提出增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倡导客观性原则以限制主观偏见,注重辟谣工作,改革社会政治体制等建议来治理新闻失实.  相似文献   
27.
28.
专栏作为期刊相对完整意义的结构单元,其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不仅要服从于编辑宗旨,还要为塑造期刊个性服务,栏目的设置必须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整体性。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编辑工作者要把好审稿关,在专栏层次上进行统筹规划,运用有效的编辑手段凸现编辑意图,深化专栏意蕴。  相似文献   
29.
专论《歧途上的危机》是范长江的一篇佚文,先后被刊发在《抗战周刊》和《战地文化》两本期刊上。该文写作于抗日战争进入第二阶段期间,国民党内外政策此时开始倒退。范长江在文中严正指出,团结和分裂,决定着中华民族是走亡国灭种还是民族复兴两条道路的重大抉择。《战地文化》编辑通过更改句读、删字、关键词替换、删句、删段等编辑手段,使语词在重新组合的层次上输出新的信息,充分利用编辑修改的造句和表意功能,以刻意维护和建构符合统治阶级的某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0.
编辑学视角的媒介批评实践在推动中国新闻媒体形态更替与演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观念制衡与方向导引的作用。推崇新闻价值理论,使综合编辑法获得合法性存在;抨击新闻编排中的地方主义倾向,确立编辑部的中心地位;强调媒介体例,催生新闻独立意识;关注新闻标题功能,使新闻标题制作走向艺术化道路。解读该时期的批评实践,将有助于通过对媒介批评话语的历史展示,把中国新闻史研究相应地引入到一个不同于既往的崭新视域,使原来新闻史叙述范式中很多被遗漏的细节得到复原和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