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苏杨 《决策》2006,(10):61-61
读者诸君何妨在黄金周赔点金钱.费点力气多看看大好河山:这不仅是因为一寸山河值一寸金,更因为生态旅游是一件利国(环保)利民(扶贫)利己(减肥)的善举。  相似文献   
22.
尽管做过许多与野生动物相关的工作,但说来惭愧,我自以为丰富的野生动物知识启蒙于餐桌.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中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发现,我国农村聚居点环境污染较严重,农村聚居点环境污染的制度成因既在于城乡二元制,也在于这类污染在防治上表现出的特殊性。为此,应明确县乡政府和村集体的事权,落实有关财权;按生产、生活、生态统筹的原则抓好规划;建立相关财政资金使用"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和多元化的农村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24.
苏杨 《中国统计》2005,(5):28-29
回顾历史,最初无论在哪个国家的政治舞台上,环保都是跑龙套的。环保最终能登堂入室,是因为请了灾害这个“新闻发言人”:美国和前苏联因为农业大开发分别遭致黑风暴(新垦地和撂荒地的尘土风暴)和白风暴(咸海干涸湖盆的盐尘风暴)席卷,而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的经济起飞期有两个主要招牌:名列榜首的经济增长率和环境公害事件(世界八大环境公害一半发生在日本)。灾害过后这些国家的环境投资迅速增长。这些事实说明经济建设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不请灾害作为新闻发言人,是没有多少听众的。更麻烦的是对人类的所作所为,自然往往不会立即报复,而常常埋下…  相似文献   
25.
苏杨 《决策》2006,(9):53-53
在中国,“循环经济”从学术用语发展到政策用语再到流行语不过十年时间,对大众来说还是“高档但费解”的词,但在学者和官员圈里,这个概念却十分热门。笔者因为参与过有关政策的制定,也经常与一些“业内”人士共话循环经济,因此发现了许多书报难觅但的确经常耳闻目睹的循环经济“逸闻”。  相似文献   
2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的“村容整洁”显然包含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目标。但在我国的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污染的广度和深度都今非昔比。只有全面认识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才可能对“村容整洁”主题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有准确的理解,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苏杨 《决策》2006,(6):54-54
现在看电视,我特别害怕经济学家拿动物现象打比方说事,因为结果往往是不知哪儿的动物,不知哪儿的事,听上去非常荒谬。然而,挪到大家都不熟悉的某种动物上,就成为“惟妙惟肖的比喻”了,而且谎话重复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现在已经妇孺皆知的“温水煮青蛙”就是这样成的“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