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篇 |
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2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8篇 |
理论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22篇 |
社会学 | 5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曾尝试和借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对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分别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几个平行班级中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和实现的程度都比较理想,这正符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主旨.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随着绩效管理在企业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其优越性也渐渐凸显出来。但是随着绩效管理的深入推行,其实施过程中的绩效结果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不升反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考核流程走过场;推进过程中管理部门积极推进,业务部门消极应付;员工对于考核分数的过分关注,同部门员工之间的非良性竞争以及团队凝聚力下降等现象都让管理者头疼不已,本文就建立与绩效管理体系相一致的绩效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介绍了在浮石混凝土材料性能的研究过程中所进行的配合比设计,抗压强度等试验的方法及结果,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找出影响材料性能的因素及浮石混凝土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文章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分组回归和逐步检验法对家庭房地产财富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家庭房地产财富的增加会显著促进家庭消费,且对耐用品消费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对非耐用品消费.房地产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财富效应在低收入家庭中最为显著,年轻户主家庭的房地产财富效应高于年老户主家庭,且东部地区家庭的财富效应高于西部.此外,本文深入研究了房地产财富影响家庭消费的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房地产财富会通过影响家庭的风险态度来影响家庭消费;房地产财富越高的家庭,风险规避程度越低,家庭消费也越多.为此,文章认为,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并增加对年轻及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优惠将有利于促进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36.
我国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地方政府通过债务融资缓解财政在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支出的刚性持续增长压力,形成了现实的财政分配“不可能三角”。通过对三者数量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减税降费力度增加和财政压力升高均对债务风险产生正向影响,且存在减税降费通过影响财政压力间接作用于债务风险的路径;第二,财政压力对债务风险的总效应大于减税降费的总效应;第三,减税降费与债务风险存在非线性关系,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仍存在数量空间。据此,应在减税降费的同时提高征管水平,以绩效评估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7.
云南省昆明市生态足迹的计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理论是测度某地区生态是否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是否协调发展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的同时,将具体对昆明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加以测算,得到的结果是:人均生态足迹为2.6979×104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506×104m2,故人均生态赤字为2.0473×104m2。可见,昆明市对生态资源的需求超过了生态可以承受的阀值。最后对结果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认为应该加强对土地的集约和节约利用、加大水电建设和开展边境跨国合作等。 相似文献
38.
39.
<正> 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常听有的同志抱怨说:“现在的会议真多,今天这个部门开会,明天那个部门开会,平时有许多事要办,却常常因为开会耽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这与基层企事业单位办公室职能弱化,会务工作不以办公室为主有很大关系。由于不以办公室为主组织会议,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失 相似文献
40.
梁启超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用戏剧性的手法揉合了世界历史、地理、当时的新学理、新事物、世界局势、中国处境、梁氏的救国志业、大同理想,是一首元气淋漓,具有“史诗”特色的作品,很足以代表晚清文学的恢宏气度。该诗是其“诗界革命”、“新意境”、“新语句”理论的具体实践。诗中充满革新图强,反对列强侵略的思想,既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又对未来中国充满希望,展示了极其辽阔的视野和壮观的气势,体现了他改良家的广阔胸怀,给人以大气磅礴的感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