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21.
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高校特点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即实现办学效率和办学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人、财、物的投入发挥最大效益,体现在高校育人价值、学术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提升上.建立了精细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从高校投入产出上对高校进行综合评价.以某高校为例,依据精细化管理理念进行了投入产出的DEA分析.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存在论变革的实质,是由实体性的抽象存在论向感性的、社会历史性的生存论转变,而作为主体生存之可感维度的“空间”却呈现了跌宕的命运起伏。自马克思在哲学人类学层面开启感性的空间探讨后,经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存在论驻足,到列斐伏尔基于“身体空间”的微观政治批判,空间不仅剥离了场域化的抽象解读,也以多元的话语姿态渗入到现代乃至后现代社会的文化病理分析中。  相似文献   
23.
女性主义地理学发展动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娜  董慧 《理论界》2013,(5):70-74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激烈的社会变革,社会问题不断激化,女权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这些引起了西方人文地理学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性主义地理学应运而生。女性主义地理学致力于追求性别平等并消除性别不平等现象,至今已有30余年,其理论和实践不断走向成熟,并逐渐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目前国内对女性主义地理学的研究较少,而女性主义地理学对中国地理学和女性问题发展均有重大启示,因此笔者认为应对其加以深入研究。本文从女性主义地理学的产生背景出发,对其内涵、主要研究内容展开阐述,并尝试对其发展动态加以总结和评析。  相似文献   
24.
公正是和谐社会与教育的共同诉求。考试是人们日益广泛使用的对有限社会教育机会和资源进行公平分配的一种较为合适的筛选方式,伴随着考试地位的日渐显要,考试公正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考试公正决定着考试的是否合理,考试是否合理又决定着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继而潜在或现实地影响社会其它机会和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因此考试公正承载着对于社会、人自身发展而言所必备的重要社会责任。当前和谐社会建构中有诸多“不和谐”因素,考试不公正就是其表现之一。本文揭示了考试公正作为教育公正具体表现的内涵,试分析了考试不公正的原因,并从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及资源配置层面对和谐社会中达到考试公正的思路与对策对了说明。  相似文献   
25.
生态问题既是全球亟待解决的生存问题,也是现代化建设不可回避的重点问题。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汲取智慧,对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良好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丰富生态意蕴,展现在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智慧,以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奋斗目标,以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工作要求,以坚持绿色发展为发展方案,以引领全球生态治理为责任担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生态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过程中,形成了始终坚持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把握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科学运用系统观念、立足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推进生态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生态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为新时代更坚定地走中国式生态现代化道路标定了前行方向,为实现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提升、推进人类文明的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相似文献   
26.
社会活力实践生成的伦理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活力作为社会演进的动力机制和社会创造性发展的条件,是所有民族和国家关心与追求的重大主题.对这一生成与过程的现实根基进行伦理学反思与追问,可以发现社会活力是在感性活动、利益协调、社会控制、知识实践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生成.对社会活力实践生成哲理的前提性反思与追问能够为我们揭示社会活力的本质,进而实践社会活力,提升社会活力,为真正解决中国社会"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现实境遇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27.
刘明洲,笔名柳之,钦州人,系当代书法家和陶艺雕刻家,中圈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原钦州市文化馆副研究员。他一生以研究楷书为主,师古不泥,出版毛笔、钢笔字帖共9本全国发行,获广西铜鼓奖,全国书法比赛29次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28.
克林顿政府一上台就向全世界宣布:要用美国文化征服全世界! 克林顿所指的美国文化,是大文化概念。它以铺天盖地的广告文化为先行官,挟带着乔丹代表的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29.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目标,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与实践意义。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也是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程,这一历程经历了“革命求富”“建设谋富”“改革致富”“脱贫共富”四个阶段。在新征程上,全面梳理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走出一条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总结历史经验,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0.
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环境,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距离地球变得无法生存还有多长时间,而是按照目前的恶化速度,距离地球环境达到不可恢复的崩溃点还有多久.阻止我们在崩溃点到来之前采取有力措施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经济问题,也就是说,现行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在其本质上无法接受改善环境所需支付的经济成本,因此,不对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批判就不可能解决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