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活力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机体的生命状态和人类生气勃勃、健行不息的精神状态,也是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永不耗竭的动力之源.中西方不同的传统文化与哲学根基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活力思想与活力话语体系.水与火作为中西哲学中两个核心的隐喻,代表了中西文化背景下活力观的不同特点,但两者又有着相通与融合之处.以水与火作为载体,对中西哲学史上的活力思想回溯、梳理与分析,找出其共识与差异,既是正确理解社会活力本质的有益视角与思路,又能为建构有活力的和谐社会提供宏大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32.
公平与效率是关系到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问题,也是我国现阶段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公平与效率及其关系问题,是一切经济制度的实质与核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必须正确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难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出台的政策在不同阶段对待公平与效率问题有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33.
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环境,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距离地球变得无法生存还有多长时间,而是按照目前的恶化速度,距离地球环境达到不可恢复的崩溃点还有多久.阻止我们在崩溃点到来之前采取有力措施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经济问题,也就是说,现行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在其本质上无法接受改善环境所需支付的经济成本,因此,不对现行经济体制进行批判就不可能解决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34.
现当代文学是文学类诸学科中最贴近生活,对现实生活的感应最快、最敏锐的学科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改革的迫切性、改革的思路、改革的初步成果三个方面论述了我系以学生排演话剧为手段,让学生"亲历"和"躬行"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实践的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我国代表性城市GDP和交通运输量之间的关系,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2019年国内26个代表性城市交通运输量和经济总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交通运输量和城市GDP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尤其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量受城市GDP影响显著。城市客运总量、公共汽电车运输量、轨道交通运输量和城市GDP、第三产业均表现较好的相关性,尤其与第三产业相关性系数较高。利用回归分析,建立城市客运总量、公共汽车量、轨道交通量和第三产业的拟合方程,回归效果较好。利用城市经济发展特征,对新时期城市交通运输量进行预测,为城市交通设计和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如今,由于操作风险事件的不断发生,使得银行业越来越关注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本文通过简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继而提出了加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7.
设{Xn ,n≥1}是一随机变量序列,f( x)为其概率密度函数,基于样本X1,X2,…,Xn ,对密度函数f( x)的核估计进行讨论,在适当条件下,利用Borel-Cantelli引理、矩不等式等证明了ρ-混合和φ混合序列核密度估计的强相合性、r阶相合性。  相似文献   
38.
社会活力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动力因素,也是人类社会保持更新进取的原动力。代表着一种能量的释放,社会活力孕育于“动”之中,动是活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动则必有活力,有活力则必动。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社会活力应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动力因素,也应是社会发展与进步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活力的思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有着对异化与社会活力关系的详尽论述。在那里,马克思从人性、环境、道德及情感四个方面仔细分析了社会活力问题。  相似文献   
39.
秩序与活力既是城市文化空间的本质内蕴,也是建构城市文化空间的两个重要途径。秩序代表城市文化空间的稳定、有序、饱满的动态平衡状态,它展现了基于科学性、有机性层面的价值追求和理想表达;而活力则蕴含着城市空间的文化生命力、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性及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性。当代城市文化空间建构面临全球化、现代性及信息化的挑战,只有弥补城市发展缺失的人本主义精神,在人与城市空间互动的深层次的文化实践中才能真正创造稳定有序、鲜明活力的城市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40.
活力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机体的生命状态和人类生气勃勃、健行不息的精神状态,也是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永不耗竭的动力之源。中西方不同的传统文化与哲学根基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活力思想与活力话语体系。水与火作为中西哲学中两个核心的隐喻,代表了中西文化背景下活力观的不同特点,但两者又有着相通与融合之处。以水与火作为载体,对中西哲学史上的活力思想回溯、梳理与分析,找出其共识与差异,既是正确理解社会活力本质的有益视角与思路,又能为建构有活力的和谐社会提供宏大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